八月的海河,碧波粼粼,秋風送爽。28日上午,海河吉兆橋段,第十三屆全運會正式開幕后山東代表團的首金,由陳翠明在女子輕量級四人雙槳決賽中摘得。陳翠明的這枚金牌,除了要感謝培養自己的山東體育局,還得益于本屆全運會一項新政:跨省組隊。
事實上,山東代表隊28日上午在賽艇項目攬下的四枚金牌,都是這一新政催生的結果,跨省組隊如何誕生、效用幾何,一時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新形勢下的新舉措
在體育運動發展的新形勢下,天津全運會進行了多項改革,比如設置群眾體育比賽項目、青少年比賽,邀請海外華人華僑高水平運動員參賽,容許局部群體項目跨省、跨地域組隊等等。競技比賽當中的跨省組隊,也是這一系列變革措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跨省組隊的框架內,部分4人以下(含4人)項目可以跨單位組隊,這項改革措施涉及游泳、田徑、羽毛球、乒乓球、皮劃艇、自行車、賽艇、帆船、網球、排球等10個大項49個小項。
山東體育局積極響應總局跨省組隊的改革要求,在8個大項、34個小項上開展了跨省聯合組隊工作,在全運會正式開幕的第一天,跨省組隊就用4枚金牌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不小的驚喜。
陳翠明在賽艇女子輕量級四人雙槳上的首金,是同四川名將曾雪梅以及兩名浙江選手協作的結果,其他三枚金牌,在山東隊隊員身后,還有貴州、天津、北京等跨省隊友的通力合作。
余成剛二十載圓夢
在跨省聯合的舉措下,一批老將在即將告別賽場之際終于圓了冠軍夢,在男子輕量級四人單槳項目摸爬滾打了近20年的余成剛,就是這批老將的一員。
今年35歲的余成剛,從1999年開始從事賽艇運動,2006年進入山東隊訓練比賽,2009年被征召至國家隊。2014年仁川亞運會,在男子輕量級四人單槳比賽中,余成剛獲得冠軍,此外,他還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賽艇隊一員。
盡管早早成為國家隊一員,但由于省隊隊友實力一般,余成剛一直未能獲得該項目全運會冠軍,在天津全運會跨省組隊的新政下,他終于等來了機會。
余成剛同省隊隊友趙景濱、國家隊隊友、浙江隊的王鐵鑫組成奧運班底,輔以貴州選手李小雄,一舉超越衛冕冠軍湖南,完成了登頂。
“練賽艇小二十年,今天終于圓了全運冠軍夢。”余成剛激動地說,“此刻,我的愛人、孩子正在趕往天津的路上,特別想同他們見證這一時刻。這么多年,虧欠他們的實在太多,孩子今年四歲半了,我跟他在一起的時間,總共也不超過三個月,接下來總算可以好好陪陪他們了。”
從長計議利大于弊
早在全運會正式開幕前的跳水、乒乓球預賽開始,聯合組隊給天津全運會帶來的沖擊,就已經顯露無遺。
全運會乒乓球預賽,男雙出現了馬龍/許昕這樣的“奧運組合”,女雙也涌現了丁寧/劉詩雯這樣的強強聯手。據統計,混雙賽場,獲得全運會決賽階段參賽權的16對選手,“跨省聯合”多達8對,占據了半壁江山,其中不乏樊振東/朱雨玲、梁靖崑/文佳這樣的準冠軍組合。
毫無疑問,跨省組隊的新規,讓全運會決賽階段比賽更具競爭力、更有看點,讓省與省之間的優質資源得以重新優化升級。“我們太歡迎跨省組合了,本來我們只有個別特別突出的獨苗,以往只能參加單項,現在可以和其他省隊的隊員搭檔參加雙人項目,對運動員來說一舉三得:既增加了大賽經驗,又增加了雙人配合的體驗,還增加了比賽機會。”北京跳水隊領隊李苑直言。
山東賽艇隊領隊王旭濤表示,跨省聯合讓國家隊隊員在全運會強強聯手,備戰全運會就是在備戰奧運會,“賽艇這項運動除了對隊員身體素質的要求,更需要隊員之間的默契以及長時間的磨合,跨省聯合給了國家隊隊員合練的機會。”
不過,跨省聯合并非完美無缺,“從3月份開始,我們在一起交叉配艇,大家原來不在一個省,性格、風格都不一樣,在一起出現過很多小插曲,鬧過很多不愉快,大家花了很長時間才逐漸捏到一起。”陳翠明坦言,當然,這些小的不愉快,在賽艇整體水平提升面前,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偉 8月28日發自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