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9月4日訊(記者 高亞南)山東省從2017級學生開始進入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為更好地實現課程、教學與高考改革的銜接,省教育廳日前引發《山東省普通高中2017級學生課程實施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規定,綜合實踐活動主要通過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職業體驗等方式實施。考察探究活動6學分,以研究性學習活動、研學旅行、野外考察為主,學生至少應完成2個課題或項目。
《意見》要求,要找準新高考、學業水平考試與課程改革的有機銜接路徑,依據教育部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在保障現行課程安排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對課程設置和教學進行必要調整,保證課程教學、考試評價改革的有機銜接和平穩過渡。
從著力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全面審視各科教學,突出學科育人價值,發揮對高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支撐作用。基于高中教育定位以及新高考和學業水平考試的基本要求,對2017級學生的課程教學進行三年一貫整體設計,既關注共同基礎課程的學習,也關注選擇性課程的學習,確保學校課程安排、學生選課以及學業水平考試和新高考的內在一致性。
充分考慮我省不同地域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和教育教學水平的差異,鼓勵高中學校按新高考改革的基本精神和要求進行實踐創新,特別是解決好課程內容調整、整合、學生選課以及教師、資源等要素的有效協調,保障高考綜合改革工作的順利實施。
普通高中課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致力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音樂、美術課高三也不能停
在課程設置方面,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每學年41周,每周35學時,每學時按45分鐘計。在保證科目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學校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調整課堂教學時長,開展長短學時相結合的實踐探索。每學年分兩學期,每學期是否分學段安排課程,由學校根據實際自主確定。根據各學科課程標準,一般1個模塊教學時間36學時可獲得2學分,1個專題教學時間18學時可獲得1學分。模塊教學時間安排一般為18學時的倍數,一般一個學科每周4學時、2學時或1學時。
結合山東省實際,必修課程統一安排,選修課程根據學生自主選擇、學校實際進行安排,既要與新高考有機銜接,又要有利于平穩過渡。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選修I、選修Ⅱ三類課程構成。必修課程由國家統一設置,學生必須全部修習,打好共同基礎,促進全面發展。必修模塊學習順序可根據學校教學情況適當調整。
普通高中開設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科目和綜合實踐活動等國家規定課程,以及地方或學校開發的課程。音樂、美術三個學年都必須開設。體育與健康三個學年每周必須開設,應提供模塊供學生選擇。
“新高中生”考察探究活動占6個學分 不得隨意擠占
高中學生完成相應課程規定學時的學習并考核合格,即可獲得相應學分。學生畢業的學分要求為144學分,其中,必修課程88學分,選修Ⅰ課程不少于42學分,選修Ⅱ課程(含各學科課程標準中選修Ⅱ模塊、專題教育及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不少于14學分。參加夏季高考的學生應修滿語文、數學、外語學科的必修和選修Ⅰ課程學分,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中選擇3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修滿必修和選修I課程學分,還可選擇其他學科感興趣的模塊進行修習;參加春季高考的學生,可修滿技術學科的必修和選修I課程學分。
綜合實踐活動主要通過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職業體驗等方式實施。考察探究活動6學分,以研究性學習活動、研學旅行、野外考察為主,學生至少應完成2個課題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