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大部分家長都得為孩子作業簽字 老師們干啥呢?
最近,朋友圈都被這樣一條消息給刷屏了:浙江一小學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不再讓家長為孩子作業簽字。“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這一消息道出了不少家長的心聲,但也同時引來一些家長的顧慮:沒有了家長的敦促,孩子是否還能自覺完成課后作業?
現狀:濟南大部分家長都得為孩子作業簽字
近日,浙江一小學發出了一份公約《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實驗小學教師公約之作業篇》。公約中提到“認真批改作業,是每一位老師的基本職責!我們希望學生擁有這樣的認識:檢查作業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媽媽的事……從今天起,我們想改變“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現狀,取消規定家長為孩子家庭作業簽字的要求……”
該學校為何會提出取消“家長作業”?原來,該校校長在和家長聊天過程中了解到,很多家長要檢查作業、要糾錯、要批改,很多學生作業演變成了家長作業,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壓力,他認為學校有必要科學引導,倡導家長不參與作業檢查,提倡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由老師承擔起應擔的責任。
記者了解到,濟南大部分家長每天回到家,也“兼職”著另一份不得不完成的工作——為孩子檢查、批改作業并簽字。“學校有要求,孩子的作業家長檢查、修正完之后,需要簽字。”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朱女士說,孩子在上小學一二年級時,幾乎每天都有需要她簽字的家庭作業,家長如果不簽字,孩子很可能在學校受到批評。為此,朱女士每天回到家吃完晚飯后,便開始了另一份工作,“從晚上7點開始寫作業,基本上都得到9:30才能結束。”
市民胡先生告訴記者,為了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他幾乎每天都在“監督”著女兒的作業。前幾天,他批改作業到晚上12點才結束。“每天工作很累,回到家還得為孩子改作業。當家長確實挺累的。”胡先生說。
聲音:“家長作業”取消與否 仍將為孩子檢查作業
為孩子批改作業很辛苦,但對于學校該不該取消“家長作業”,濟南家長的聲音卻不統一。支持取消“家長作業”的家長認為,“檢查作業是老師的工作,不是家長的工作。”“家長把作業都批改完檢查完了,老師們干啥呢?”“檢查作業讓家長簽字,是老師惰性的體現。”
另外一部分家長認為,雖然為孩子檢查、批改作業增加了自己的負擔,但不管“家長作業”取消與否,自己仍將為孩子檢查作業。“檢查、批改作業確實挺辛苦的,但是我能從中知道孩子的學習弱項,便于及時補齊。”“老師還是會再檢查一遍作業,但一個班里的孩子那么多,老師精力有限,不可能完全依賴老師,家長還得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如果家長不再檢查作業簽字了,孩子還能自覺完成作業嗎?”
采訪中,不少家長還指出了一種現象:相比于為孩子批改作業,“督促”孩子加快寫作業的速度占據了更多的時間,“其實學校布置的作業真不多,但孩子總是要寫到深夜。”如何提高孩子寫作業的效率?育英中學的楊老師認為,培養孩子的時間規劃、利用能力,能減少不少孩子“寫作業到很晚”的現狀。楊老師說,導致孩子寫作業到深夜等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如孩子上課聽講效率低,無法掌握某類題的解題方法;寫作業時精力不集中,玩手機聊QQ,或拿著手機蹲廁所等。而學生在校期間的碎片時間利用不好,同樣會無形中拖延寫作業的時間。
(都市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