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山東標準”建設情況,同時發布了有關國土資源數據管理、海洋牧場建設、安全生產風險排查及管控等領域的23項重要地方標準。
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張寧波介紹,2014年省委省政府確定“加快‘山東標準’建設”以來,質監部門將標準化工作從產業領域全面擴展到政府治理、公共服務、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現代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各個領域,組織制定了“山東標準”建設的總體規劃,逐年制定和滾動實施《“山東標準”建設行動計劃》,先后下達“山東標準”建設重點項目1790項,目前已完成1746項。截至目前,全省共主導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06項、國家標準4642項、行業標準6480項,發布實施地方標準2621項;建設國家試點示范項目328個,承建國際和國家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55個。
發布會上,重點發布了涉及關國土資源數據管理、海洋牧場建設、安全生產風險排查及管控等領域的23項重要地方標準。其中包括涉及國土資源數據的管理的國土資源數據服務目錄體系規范和地籍數據入庫質量控制規范2項地方標準;涉及海洋牧場建設的海洋牧場建設規范系列標準5項地方標準;涉及化工、民用爆炸物品生產和銷售、非煤礦山、燃氣、電力、建筑施工、工貿、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等領域的16項地方標準。
近年來,山東圍繞落實《中國制造2025山東省行動綱要》,組織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組織完成了2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創建工作,啟動了高速動車高端裝備標準化試點等21個創新項目建設,帶動企業231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組織申報國際標準12項、國家標準232項,在全國樹立了“以標準升級版打造工業園區升級版”的示范典型。
以現代農業“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為主線,加強農業生產、經營標準建設,新制定地方標準378項。在全國率先發布了《農業社會化服務規范》、《生態休閑農業園區建設規范》等20余項涉及農業新技術、新業態的地方標準。
在全國率先發布了《養老服務人員基本要求》、《養老機構等級劃分》等19項養老服務業地方標準;在促進傳統餐飲業產業化方面,制定發布了《大眾餐飲服務規范》、《早餐連鎖配送規范》等32地方標準;在提升我省全域旅游建設水平方面,發布了《全域旅游示范市縣評定標準》,為推進旅游示范市縣創建工作提供了評價依據。培育形成了昌邑城鄉環衛一體化、青州公共自行車服務等5個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示范典型(全國共35個)。其中,昌邑康潔環衛有限公司通過標準化打造了“城鄉環衛服務產品”品牌,環衛服務走出了國門,開創了“山東標準”引領“山東服務”走出國門的先河。
提高城鎮建設管理水平,實施“標準化+城鄉統籌發展”行動。組織制定了我省新型城鎮化標準化工作方案,主導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等3項智慧城市建設國家標準;發布了《村鎮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服務規范》等16項城鎮化建設領域的地方標準。
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民生保障水平,實施“標準化+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行動。在全省60余個行政服務大廳組織開展了標準化建設工作,在國家首批發布的電子政務大廳7項國家標準中,6項由我省制定,我省電子政務大廳標準成為全國4萬個政務服務大廳的標準藍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召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