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手機去廁所

  玩游戲、刷朋友圈、看視頻……

  少則十幾分鐘

  多則半小時

  這是很多人的如廁寫照

煙臺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煙臺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

  在你暗爽的時候

  手機這個你時刻帶在身邊的“小伙伴”

  卻可能讓你從頭傷到腳

  上廁所玩手機變植物人

  上廁所玩手機是很多人的習慣,但這絕對不是個好習慣。日前,家住煙臺開發區的張偉(化名)上廁所時玩手機,半小時后暈倒在地,經搶救雖保住了命,但卻完全喪失交流能力和生活能力,至今仍不能說話不能動,檢查結果為植物人。

  據醫生表示,張偉上的廁所狹窄密閉,又很悶熱,很可能是空間缺氧致其暈倒,倒地過程中或許腦部受到撞擊,腦袋受損后患者很可能大小便失禁。若患者顱內壓太高,會壓迫神經中樞,使病情惡化成腦疝,甚至導致死亡。

  無獨有偶。小麗從四川老家來到港城工作已經有五年,自己開了一家川菜館,由于業內口碑不錯,人氣頗高,小麗有時候要連續工作12小時。“她上班挺辛苦,回家吃完飯后,就喜歡躺在床上打手機游戲或是看電視劇,甚至上廁所都要玩手機,說不玩手機上不出來,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了了。”小麗的丈夫講述起妻子的腦梗塞發病經歷。

  前幾日,小麗像往常一樣上廁所正“刷”著手機,但突然間,她感覺全身無力,眼前一片漆黑,還伴有惡心和頭疼。第二天一早,小麗的家人將她送到了醫院就診,到醫院時,小麗的右側身體已經動彈不了。經過仔細檢查,小麗確診患上了腦梗。醫生表示:“小麗長時間蹲在廁所里不動,加上眼睛也一直盯著手機看,導致血管破損引起腦梗。”

  如廁看手機易使大腦反應遲鈍

  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上廁所玩手機有很多危害:身體吸入毒氣,易引發炎癥。坐馬桶時,身體和有毒物質之間形成了一個封閉空間,時間長了,這些毒氣會進入人體內,嚴重的還會引發各種炎癥,如肛門炎、慢性陰道炎甚至宮頸癌等婦科腫瘤。從這個角度而言,排便也應追求“短平快”,盡量減少人體和有毒物質的接觸時間。

  疾控專家介紹,人們蹲廁時玩手機,不自覺地就會延長時間,容易使血液向下流,導致腦部供血不足,這就是為什么久蹲后突然起立會出現頭暈腦漲的原因。另外,目前臨床已經證實了,如廁時間久與痔瘡的因果關系,即使在沒有便秘的情況下,蹲廁時因為玩手機、看報紙導致時間過久的不良排便習慣,同樣可以促使痔瘡發生。

  原因主要有兩種:肛墊下移。人體肛管的黏膜下有一層環狀的靜脈、平滑肌、彈性組織和結締組織組成的肛墊,肛墊本身有彈性收縮的作用,可以開閉肛管,控制排便。但較長時間的腹壓升高,會導致肛墊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失去原本的支撐,下移形成痔瘡。

  上廁所玩手機圖的是休閑,卻會讓人陷入一種持續的“多任務處理”狀態,長此以往會出現“注意力障礙”等心理問題。大量的無效信息進入大腦,削弱了大腦對有用信息的處理能力,最終導致記憶力下降。此外,離不開手機還會讓人處于應激狀態,外界一切變化隨時可以接收到,讓人難以安定。

  專家提醒:

  上廁所最好不要帶手機,專心排便。無論蹲廁、坐便,如廁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有便秘的人不宜超過10分鐘。已經有痔瘡的病人,更應縮短排便時間,建議不超過3分鐘。還需要注意的是,每日排便后,最好能堅持用溫水坐浴、清潔肛門,這樣可防止肛周細菌的滋生,是有效改善痔瘡的好方法。

  如果您已經形成了上廁所看手機的習慣,怎么辦?必須告誡自己進廁所時不要帶手機,如果有刷朋友圈強迫癥,那就先刷完再進廁所。

提醒大家,上廁所時,還是別帶手機了,關愛身體,從今天做起。提醒大家,上廁所時,還是別帶手機了,關愛身體,從今天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