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狂歡節“雙十一”馬上就要到了,熱衷網購的小湯早早就列出了長長的購物清單,準備貨比天貓和京東,擇價格最優的購買。很快,小湯就發現這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小湯打開天貓APP,各種紅包、優惠券撲面而來:全球狂歡紅包、火炬紅包、品牌狂歡城紅包、戰隊紅包、捉貓貓、無門檻跨店優惠、購物津貼、滿減優惠……京東的頁面也充斥著各種滿減優惠、神券、京券、東券、PLUS會員紅包等等。小湯告訴中新經緯:“紅包和優惠券多到讓人不知所措,每個字都認識,就是不明白到底啥意思。”

“與以往雙十一當天零點一過大家拼網速、拼手速、拼運氣不同,今年的雙十一提前半個多月就開始拼智商了。”最終,經過幾輪燒腦,小湯選擇在天貓購買某品牌的家電,并付了100元定金加入了預售活動,“交了定金到雙十一當天可以翻倍使用,再加上搶到了各種紅包、滿減優惠、購物津貼,當時算著天貓應該比京東劃算的。”
但是很快,小湯就后悔了:“當時沒有看清楚有些紅包和津貼是有使用條件的,有的優惠券還不能跨店使用,這么一算,就不如在京東上買劃算了,但是我定金也交了,不付尾款的話定金就打水漂了。”

經緯君還發現,除了小湯吐槽的紅包優惠券名目過多用戶根本記不住用法,以及預售定金不退的“坑”外,今年的“雙十一”還因優惠券要花錢買、部分商家不實促銷等諸多套路而備受詬病。
定金翻倍省錢了?商家:不付尾款定金不退
預售,是近幾年天貓“雙十一”都有的項目。商家通過預售可以預估購買商品的消費者數量,提前備貨,防止因“雙十一”當天流量過大而手忙腳亂,還可以提前鎖定部分顧客。消費者通過繳納一定的定金參加預售,“雙十一”當天定金可以翻倍使用,而且今年很多商家還推出了定金翻3倍甚至9倍使用的玩法,很多網友頭腦一熱付完定金才發現,商家還加了前綴:“前XXX名”定金才能翻X倍使用。

可即使優惠力度不如預期,抑或是后面發現在其他購物平臺上價格更優惠,一旦繳納了定金,多數消費者還是不得不繼續付尾款。因為“天貓預售業務管理規范”中規定,“支付定金后,賣家如未支付尾款或買家申請退款且非賣家責任的,定金均不退還”。
這一機制引發了眾多網友吐槽:“為什么雙十一要開啟長達20天的預售期?就是為了讓你買更多,哪怕雙十一當天發現其他電商平臺更便宜,但交了定金也不能反悔了,而且10塊20塊的定金付起來一點都不心疼,容易刺激購買欲望。”
但從法律角度看,“定金不退”是有法律依據的,《合同法》、《擔保法》均有規定,定金是作為履行合同的擔保,如果消費者不履行約定,就無權要求返還定金;至于商家一方不履行約定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所以“剁手黨”們還是要擦亮眼睛,貨比三家、看完商家所有說明,或者咨詢完客服之后再付定金也不遲。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真搞不懂商家為什么不給退定金,如果我如約付了尾款,但等收到貨后再退貨退款,商家不是還白白損失了郵費嗎,還不如當初就痛痛快快退定金給我呢。”
各種紅包、優惠券、折扣福利背后可能是不實促銷
每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都有網友反饋,有些不良商家虛構原價、虛假優惠折扣、謊稱降價或先提價再打折等等,為消費者布下了重重陷阱。
據北京商報,比拼網速和手速的秒殺是“雙十一”重要的促銷手段,但部分參與秒殺的商品,價格并不具優勢,甚至高于平時價格,所給出的原價并不具參考性,往往是先漲價再促銷。還有部分消費者反映,自己在“雙十一”購買的秒殺產品被商家以“缺貨”為由取消。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知名IT律師趙占領表示,賣家以缺貨為由解除合同缺少依據,長期來看,需要立法規范,防止個別企業以促銷為名進行宣傳推廣,再以缺貨為由取消訂單。

2016年國家發改委受理涉及“雙十一”網購節的投訴案件中,促銷優惠不實是消費者投訴最為集中的問題,占比62%。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6年“雙十一”網購商品價格體驗式調查報告》顯示,參加“雙十一”促銷活動的商品中,16.7%的商品價格在11月11日當天并不是近期低價,甚至比以往價格都要高。
今年,從網友的吐槽來看,不實促銷仍是今年“雙十一”的一大坑。


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國家多部門的重視,為了讓消費者可以放心地買買買,近日,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郵政局等多個部門密集出招,針對虛假折扣、有價無貨、假冒偽劣、快遞爆倉等亂象采取各類行動和舉措,對今年“雙十一”進行全方位規范。
“花錢買優惠券”成今年主流
優惠抵扣券是各大平臺“雙十一”購物節最常見的購物津貼品種,消費者可以提前領取不同面額的優惠券,在消費時抵扣一些費用。然而在今年的天貓、京東“雙十一”活動中不同程度的出現了需要花錢才能購買的優惠券,讓消費者產生了一些抵觸心理。
在天貓平臺的“雙十一”活動中,許多預售的商品都開啟了“滿減”活動,比如某店鋪商家宣傳的一件599的大衣,可以用100元的優惠券來抵扣,實際到手價是499元。然而實際上,人們卻需要花1元來購買這100元的優惠券,不僅有使用期限,且一旦付款不退不換。“花錢買券”的現象是以往“雙十一”活動沒有的。

“前幾年活動中會送很多抵扣券,雖然面值不大,5元、10元的無門檻抵扣券。面額大的也有,使用需要一定的門檻,比如要關注店鋪,或者是消費額滿一定額度才能使用,或者是在特定種類商品中使用。不論哪種限制,這些抵扣券無一例外都是免費領取的。”李女士是天貓“雙十一”活動忠實粉絲,每年都會在活動期間購買千元的商品。“優惠券本來是給大家的一種福利,一種優惠,這也要花錢買,雖然錢不多但心里會覺得很別扭。”
天貓平臺的“花錢買券”現象大多存在于各個店鋪,而京東則成了平臺的行為,想要領取各個面額的優惠券,則需要花費149元開通京東plus會員。

“你開通了會員,領取了一大堆優惠券,就得買東西。假如你不買,那你開通就沒有意義,白花149塊錢。而京東給的建議是,這些優惠券只有都用了才能將plus會員的利益最大化,但你回過頭想想,都用了那得花多少錢?而且這些券還有使用時間限制,不用就作廢了。”

雖然本次活動中各平臺需要花錢才能購買的抵扣券只占整體活動優惠津貼的一部分,也有一些常規的可以免費領取的券,但這種大多位置不甚明顯,需要花許多時間去尋找,找到之后在用戶使用時需要二次點擊才能生效。
當“紅包”也需要花錢買,你還坐得住嗎
除了優惠券外,紅包也是每年“雙十一”活動的“必選項目”。和面額固定的優惠券相比,隨機價值的紅包更吸引消費者參與。而在今年,天貓商城傳統的“紅包”已經變身為全球狂歡紅包、火炬紅包、群戰隊紅包、品牌狂歡城紅包和線下AR紅包5種。其中,火炬紅包最多每人可點亮100個,火炬紅包又分為普通紅包、稀有紅包和傳說紅包,普通紅包金額隨機,稀有紅包最高111元,傳說紅包最高1111元。雖然看起來價值很誘人,但實際操作起來,著實“費錢又費力”。
拿火炬紅包來說,當A用戶在某個商家獲得了一個紅包,想要打開則需要至少2位好友助力,然后A將紅包鏈接發給B和C,B、C分別在天貓客戶端點開鏈接后,A才可以點開紅包,而B和C想要繼續接力下去,則需要分享給更多的好友。

而本次活動的戰隊紅包,則宛如一場“土豪”的比拼。
戰隊紅包的規則是用戶可以召集好友加入戰隊,然后充值紅包,充值100元可以隨機獲得100-150元之間的紅包,充值500元可以隨機獲得500-1111元之間的紅包。而每個戰隊充值的總金額來進行排行,排行前100名的戰隊可以共享5000元大紅包。更直白地說,就是充的錢越多,戰隊排得越靠前,分的錢就越多。

“加了一個戰隊,大家都跟著魔一樣每天比著充錢,其實感覺就像賭博一樣,你充500元,幻想可以獲得1111元,但實際上很可能是501元。然后自己不滿意,再充500元,以此往復。但很多人都忽略一點是,你充值的這些紅包,最后都是需要去消費使用的,應該回過頭想想是否真的需要花這么多錢?這種盲目攀比心理最后會造成很多的沖動消費。”李女士表示,“比的就是誰的戰隊有錢人多。”
截止11月3日天貓戰隊紅包的排行榜,排名前三的戰隊都單人充值超過5萬元,這個數字每天還在不斷上漲。比如目前排行第一的戰隊,6個人累計充值超過30萬元。

當定金翻倍開始限量,抵扣券和紅包都需要花錢來買的時候,“雙十一”比拼的早已不是最初的手速,而是腦力、精力和錢財,在被眼花繚亂的購物頁面瘋狂吸引的同時,不妨想想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