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爆三樣

  一次祛痘體驗卻莫名欠下貸款,19歲的大一學生馬飛(化名)陷入“美麗的陷阱”。在蕾特恩專業祛痘連鎖店與小牛分期兩方工作人員的聯合勸說下,馬飛通過小牛分期辦理了6800元的貸款用于祛痘消費,事后想停止消費卻遇到麻煩。蕾特恩專業祛痘連鎖店工作人員承認“存在違規”卻遲遲不肯退款;本應承擔貸款審核把關的小牛分期業務人員,卻幫助馬飛編造身份促成貸款審批。

餡餅還是陷阱?餡餅還是陷阱?

  8元體驗卡,換來6800元“治療費”

  馬飛說,不久前,蕾特恩專業祛痘連鎖店到濟南大學做推廣,聲稱只需8元就可以購買一張尊貴會員卡,到店進行祛痘體驗。馬飛為臉上的痘痘煩惱過,抱著試試看的心理,2017年12月23日去了位于和諧廣場銀座中心2號樓的一家蕾特恩店。

  馬飛聽店里工作人員說他的痘痘很嚴重,“如果不處理痘痘會越來越多,嚴重時可能造成面部潰爛”,他又看到做治療的案例,既著急又害怕。工作人員給出一個3年包治的療程,交6800元可終身治痘。

  在店員的輪番勸說下,馬飛動了心,可他拿不出錢,想告訴父母,但店員說父母一般不會理解也不會同意,如果現在拿不出這筆費用,可以按月分期付款。于是馬飛點頭同意,隨后店員帶來另一位女士給馬飛辦理貸款分期業務。

  馬飛拿出身份證、銀行卡,并在一份《小牛消費金融申請表》上簽字。在店中,馬飛在辦理貸款業務員高女士的指導下,編造“米線店員工”的身份,回應小牛分期的電話回訪。“她在網上搜了一些米線店的圖片,還讓我記住米線有哪些種類,以便應對電話回訪。”他的分期業務很快辦完,6800元打入這家蕾特恩店的賬上。

  做完治療回學校后,馬飛跟同學一說才明白過來,這所謂的“分期付款”實際是高息貸款,每個月還款385.64元、2年24期,算下來需還9255.36元。

  退款還是打工?

  不給退款,“可兼職發傳單賺錢”

  馬飛覺得沒有能力支付這筆比學費還高的祛痘費用,第二天再次來到該店,希望能終止貸款,不再繼續治療,可店員堅決拒絕,又輪番勸其繼續治療。原本要來終止貸款的馬飛,退款不成又做了一次治療。他回校后想起整個過程感覺“當時像被洗腦一樣”。

  之后,馬飛告知輔導員和同學,馬飛及其同學去店里交涉,工作人員方面聲稱盡快給上級反映,協調退款。第4次去店里要求退款時,該店經理依舊給出與上級協商的答復。

  1月13日,馬飛第5次來到這家店。店員聲稱馬飛已做了服務不能退款,“積極協調”的結果是給馬飛提供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讓他在校園里為該店做兼職發傳單,邊賺錢還貸。

  不過,馬飛想將錯誤的分期貸款及時終止,因為如果還貸出現問題,將影響其個人征信。

幫忙還是組團忽悠?幫忙還是組團忽悠?

  承認“存在違規”,強調“好心幫忙”

  祛痘服務是怎么和網絡貸款捆綁在一起的?

  在該蕾特恩店內顯眼位置,有著小牛分期的宣傳廣告,“越分越美麗 美的無壓力”,廣告中還打出“分期低至0首付0利率”的字樣。在交涉中,店員坦言,0首付0利率不可能,還是有手續費和利息的,“我們跟小牛分期等網貸平臺都有合作,在店里消費的大學生很多辦了分期貸款”,使用的套路也是“偽造身份”。店員表示,這也是為了“幫”他。

  在電話暗訪中,該蕾特恩店經理李先生承認在操作中“存在違規行為”。即便如此,截至發稿,其仍未給馬飛退款。

  撥打小牛分期熱線電話后,客服人員表示,目前辦理貸款合同需當事人年齡在18-55周歲,在現單位工作一個月以上,因為大學生沒有償還能力,目前無法直接辦理貸款。

  那馬飛的貸款是如何申請下來的?本應承擔貸款審核把關的業務人員,為何變成指導馬飛編造身份?

  當聯系到幫馬飛辦理小牛分期的業務員高女士后,對于為何篡改身份的問題,高女士一直不正面回答,反復強調是馬飛想做項目,她只是“幫助”他。對于存在多處虛假信息的申請表,產生的貸款合同是否有效的問題,高女士表示,貸款已經批下來,錢打給商家,不可能再退了,要想終止合同,只能通過與店家協調退款,再申請提前還款,但要自己承擔這段時間產生的利息。

  商家和信貸人員涉嫌民事欺詐

  山東鵬飛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傅強表示,馬飛是在沒弄清楚商家真實意圖的情況下,辦理了分期貸款。如果商家和信貸機構工作人員通過編造身份,填寫虛假資料等行為幫助其完成貸款行為,尤其對方還是一名涉世未深、經驗不足的大學生,那么則涉嫌民事欺詐。

  這樣的貸款是否有效?傅強表示,根據《合同法》規定,當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雖然馬飛已成年,簽字后應為行為買單,但其缺乏社會經驗,商家的步步為營顯然讓其防不勝防;加之其作為大學生還沒有經濟收入,并且商家本身存在違規,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可能。傅強表示,馬飛可先與商家及信貸機構進行協商,若協商不成,也可向法院申請撤銷合同,取消貸款。

  同時,濟南去年底下發《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確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為在校學生、無還款來源或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提供借貸撮合業務。

  防不勝防的大學生貸款陷阱

  “字是馬飛自己簽的,貸款也是他自己辦的,現在他又說并不清楚,都是成年人了,應該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在調查中,該蕾特恩店店員、店長、經理都不止一次提到,馬飛辦理貸款完全自愿,他們沒有責任。

  很多業內專家表示,馬飛的事件并非孤例,類似的消費陷阱很普遍也很典型,在此類事件中,有一個很讓人擔憂的問題——現在的大學生普遍缺乏金融和法律方面的常識,而且防范意識不高。“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被一個中介幾分鐘就說服去借貸幾千甚至數萬元,完全沒考慮過自己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有些案件中,一些大學生甚至將手機完全交給商家操作,自己只負責拍照、簽名,如此行為很讓人不解。”一專家表示。

  據了解,有些美容機構與互聯網貸款平臺合作推廣網貸業務,雙方各取所需,其中魚龍混雜、滿是套路,少不了利益分成。當消費者咨詢時,如果手頭緊,美容機構工作人員會推薦信用貸。這種“美容貸”瞄準的一大群體就是愛美、缺錢的學生群體。一方面,需要大學生提高警惕避開這樣的陷阱;另一方面,相關監管部門也不該“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