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3月28日訊 山東港口資源整合取得實質性進展。3月28日,由山東高速集團控股的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正式成立,濱州港、東營港和濰坊港的整合大幕就此拉開。此舉是山東貫徹落實總書記“經略海洋”重要指示、建設“海洋強省”的重要舉措,標志著我省港口整合戰略布局打響了第一槍,在貫徹落實總書記“經略海洋”重要指示、建設“海洋強省”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了解,新組建的渤海灣港注冊資本135億元,是山東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國有企業集團,以整合東營港、濰坊港、濱州港三港全部國有及非國有港口資產,統籌各港口所涉岸線、航線資源為目的,統一負責渤海灣港口及岸線的規劃、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

打響山東港口整合第一槍打響山東港口整合第一槍

  目前,山東省擁有青島、日照、煙臺3個全國主要港口,以及威海、濰坊、東營、濱州等4個地區性重要港口。截至2017年底,山東省省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15億噸,總量居全國第2位,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3個吞吐量超3億噸大港的省份。

  山東的港口眾多,然而,布局分散、各自內耗的市場格局,使山東港航業始終形不成合力。反觀浙江、河北、江蘇、遼寧、海南、福建、廣東等省從2015年就開始謀劃港口資源整合,以期減少同質化競爭和更高效配置資源。

  在這一過程中,山東省的港口資源整合動作稍顯滯后,實施港口一體化協同發展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1月25日,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拓海洋強省新途徑,將謀劃推進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四大集團建設。

  按照規劃,山東港口的整合大致可分為三方面的內容。其一,選取一家地方國企由我省最大企業山東高速集團整合濱州港、濰坊港和東營港,組建渤海灣港口集團港;其二,以青島港為平臺整合威海港,形成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四大集團的格局;其三,適時組建山東港口投資控股集團公司,統籌全省港口發展。

  此次可見,由山東高速集團作為渤海灣港口整合的省級實施主體,是山東港口整合的第一步,打響了我省港口整合戰略布局的第一槍。

  之所以選擇山東高速集團控股整合三地港口資源,是看重其作為全省大交通投融資平臺的的成功運營經驗。山東高速由高速公路運營管理起家,自2006年理順國資管理體制、全面走向市場化后,通過轉型升級,業務已涵蓋高速公路、橋梁、鐵路、港航、機場、物流、金融、建設、置業等領域,資產總額連續多年位居省管企業和全國同行業第一,經濟效益也位居前列。2013年山東高速集團投資30億元在濰坊港中港區建設9個3萬噸級泊位,2017年一期4個泊位的深水碼頭港口正式開港運營,這成為省管企業運營管理的第一個港口,山東高速集團由此也成為我省首家擁有沿海港口的省管企業。

  渤海灣港不到1月僅用半月完成組建

  3月6日山東省政府召開“關于推進沿海港口資源整合工作專題會議”,明確由山東高速集團作為省級出資人,把東營港、濰坊港、濱州港三港全部國有及非國有港口資產納入整合范圍,組建渤海灣港。

  整合工作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整合地方政府資產,三地市以政府所持港口企業股權出資:將濱州市的濱州港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營市的東營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東營港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山東廣利港集團有限公司;濰坊市的濰坊港集團有限公司等地方政府資產注入渤海灣港口集團公司,高速集團注入現金和資產,共同組建渤海灣港口集團。整合后,三地市政府所擁有港口企業成為渤海灣港口集團全資或絕對控股子公司,其原股東與高速集團一并成為渤海灣港口集團股東;第二步,待渤海灣港口集團成立后,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方式,再對有意向的其他國有和非國有資產進行整合。

  根據渤海灣港的組建原則,以產權為紐帶,原則上保持三港生產經營主體法人資格不變、企業職工勞動關系不變、港口代碼資質不變、港口所在地稅收體制不變,按照省級統籌、地市入股、社會資本參與的方式,組建省級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港口集團。

  山東高速跑步進場,僅僅用了不到1個月的時間,就完成渤海灣港集團第一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召開,確保了渤海灣港口集團的如期掛牌。

  目前,渤海灣港股權架構較為清晰。山東高速集團出資69億元左右,處于絕對控股地位;濱州市投入濱州港務集團股權凈值40.15億元;東營市投入納入整合范圍的東營港務集團、東營港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山東廣利港集團有限公司股權凈值合計16.4億元;濱州市投入濱州港務集團股權凈值40.15億元;濰坊市投入濰坊港集團股權凈值為9.31億元。

  力爭今年9月前完成規劃編制

  對于渤海灣港后期的發展規劃,山東高速集團表示,預計將在今年三季度前完成渤海灣港的規劃制定工作。

  同時,山東高速集團將發揮自身優勢,與渤海灣港口集團發揮產業協同作用,以自身高速公路、疏港鐵路、現代金融、物流、建設建筑等主業優勢,加快構建渤海灣港地區以港口為樞紐的現代化集疏運體系,最大幅度的提升輻射區域,在此基礎上做厚產業鏈業務,大力發展港口物流、航運服務、大宗商品貿易、金融服務等新興業態,提高港口產業附加值,提升港口現代化水平,力爭成為環渤海灣港地區的重要港口企業。

  山東高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亮表示,總書記強調“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對渤海灣三地市港口資源進行整合,是省委、省政府順應國際國內港口發展形勢、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有利于統一規劃、功能互補,立足各自特色、發展活力和整體優勢,優化完善港口功能,減少內部競爭損耗,實現優質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大幅提高在國內外港口中的競爭水平,打造山東港口的新優勢和拳頭品牌。

  新聞鏈接:港口整合所涉三港簡介

  一、濱州港。濱州港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濱州港的建設主體,是一家集投融資、建設、運營、管理于一體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注冊資本304915萬元,經營范圍涉及碼頭裝卸、倉儲、物流、港口建設等多個領域。 截至目前,濱州港海港區建設投資100余億元,建成了東、西兩條防波堤及17公里集疏運通道,3萬噸級航道建成通航,建成并投入運營3萬噸級(結構預留5萬噸級)散雜貨泊位2個、3萬噸級(結構預留5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2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時正在積極推進5萬噸級航道、通關服務中心、輸油管道等40余個建設項目,初步搭建起億噸大港發展框架和臨港產業聚集的平臺。 

  二、東營港。東營港區始建于1985年,1995年被國務院批準為一類開放口岸。現有泊位57個,對外開放泊位達到20個,其中最大泊位5萬噸級,形成5千至5萬噸級梯度布局,是環渤海地區最大的油品及液體化工品特色港口。2017年,港口吞吐量達到5418萬噸,客滾船輸送旅客24.84萬人次,車輛6.22萬輛次,集裝箱達到4072標箱。 2017年3月9日,新修訂的《東營港總體規劃》獲省政府批復。按照新的《規劃》全部建成后,東營港的吞吐能力將達到2.65億噸,成為環渤海重要的區域性港口、國家石化產業基地、國家重要石油戰略儲備基地。 

  三、濰坊港。濰坊港集團有限公司組建于2015年9月,注冊資本10億元,是國有獨資公司,主導港口及港口經濟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濰坊港規劃分為中港區、西港區、東港區3個港區。中港區是濰坊港的主體港區,現有生產性泊位15個,其中:2萬噸級泊位3個,1萬噸級泊位5個,5千噸級泊位4個、3千噸級泊位3個,碼頭岸線2300米,設計通過能力1125萬噸。西港區主要為后方農業產業園及現代制造業園區服務,積極開展海河聯運。東港區(昌邑港)主要為后方濱海開發區發展建設服務。

  閃電新聞記者 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