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山東公布2016年度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2月底,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35類103項問題中,82項已完成整改,其余21項整改進度超過80%。制定完善制度97項,其中省政府出臺8項。

  此外,整改問題金額149.78億元,通過整改,上繳財政資金3.53億元,收回財政借款4.7億元,整合涉農資金11.4億元。整改中有164人受到責任追究,21個單位受到處理處罰。

  此次審計聚焦公共財政,助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針對省級財政管理審計查出的轉移支付預算分配不及時、存量資金未統籌使用、對政府購買服務監督管理不到位等問題,省財政廳加強繳庫管理,提高非稅收入入庫的及時性和完整性,2016年底未繳庫的預算收入2168.43萬元,已于2017年初繳入國庫。與省科技廳聯合將收回的省科技風險投資資金本金及收益全部納入預算管理。

  針對省發展改革委參與預算資金分配管理審計查出的資金計劃下達時間晚、項目備案批復與資金下達脫節等問題,省發展改革委一是優化流程、加快項目審批,2017年當年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投資計劃2.06億元,8月底前全部下達;區域戰略推進資金(重大事項部分)投資計劃19.6億元,上半年下達13.9億元,占當年計劃的71%。二是統籌撥付、提高項目資金到位率。滯留的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區域戰略推進資金、省預算內基建資金已撥付到位7598萬元、4.81億元和8610萬元,到位率分別為89.3%、97.1%和97.1%,其余資金將按照項目進度或待項目評審后撥付;使用率低的區域戰略推進資金和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已支出16.19億元和1.3億元,使用率分別為83.5%和88.2%。三是嚴格把關、加快項目建設。加強區域戰略項目審批備案管理,嚴格落實開工建設要求,33個未開工建設項目已全部開工,其中8個項目已完工。

  針對37個縣現代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審計調查發現的問題,22個縣通過細化政府預算支出科目、公開部門預算等方式落實預算公開制度;24個縣開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政府采購預算編制工作,減少代編預算;16個縣將所有預算單位全部納入國庫集中支付范圍。19個縣在編制2018年預算時,對200萬元以上的投資發展類項目全部編制績效目標;23個縣對200萬元以上的項目和部分民生類重大項目實施績效評價,并探索將第三方獨立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嚴禁向非預算單位和未列入預算的項目出借資金,7個縣清理暫付款6.38億元,9個縣收回借款4.7億元。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