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經濟南最大的經營進口商品超市,
占地6000平米的UU洋行迎來了閉店的命運。。。

這無疑讓經營者再次深思,
到底線下實體商場的發展方向在哪里?
曾是濟最大進口商超,
遭遇經營困難
“我卡里還有五百多塊錢,怎么突然關門了呢?”
3月27日,濟南的周女士途經濼源大街的UU洋行進口商品超市時,發現超市大門緊閉,不禁抱怨起來。
當天,UU洋行的喬經理表示,目前UU洋行確實面臨撤店,但目前僅是不再對普通散客營業,對會員依然開放,預計會在4月初結束營業。而辦公區等所有會員問題解決后才會撤離。UU洋行公司未來會以批發和零售的方式在濟南西沙大市場、鳳凰山國際名酒文化城兩處布局。
UU洋行于2016年開業,所在的濼源大街26號中銀廣場是省城濟南泉城廣場核心商圈,經營面積達6000平方米,商品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地區、超過15000個單品,曾是濟南最大的進口商品超市。
喬經理坦言,UU洋行當初簽了5年的租用合同,現在還未到期,但經營上確實比較困難。
“平時客流不多,即便春節期間一個月有兩三百萬元進賬,但要支撐這么大一個商場,還是不行?!?/strong>
喬經理說,有研究發現,現在的消費者,即便商店只有幾步臺階也都不會光顧,何況UU洋行外面有幾十層樓梯。從消費者購物便利的角度來說,體驗并不是很好,而且這里停車也很成問題。
多家相繼閉店,
剩余的也不溫不火
2016年是跨境電商元年,當時國家開始消費結構升級,推出了新的跨境商品政策。在跨境電商火爆的同時,線下進口商品超市如雨后春筍般在全省興起。
以濟南為例,記者粗略統計2015年以來,市區相繼開設的進口商品超市就有十幾家,而今關門或者經營困難的已有不少。
比如聚洋貨,2015年6月1日起試營業,起初非?;鸨?,排長隊進店是常態,可2017年初,多家聚洋貨商城相繼停業。
位于紅尚坊的山東豐采進口商品保稅中心,2016年4月份開業,幾個月后就停業,其附近的B.D.C進口商品直營中心也早已關門。
2015年10月31日,晟昭旗下的REDEFINE進口商品直銷中心在舜耕會展中心開業,如今早已不見蹤跡…
一位大型實體跨境商品品牌的高管表示,最火的時候,濟南各種進口商店有十幾家,現在僅有恒隆商場內華潤旗下的ole、綠地直營的進口超市G-Super等少數幾家撐下來,且大多不溫不火。
網購沖擊大,
應差別化布局
2017年,UU洋行也曾做過一些體驗式消費的嘗試,試圖增加食物加工制作、產品使用等體驗服務,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改造最終擱淺。
喬經理說,現在的消費者習慣了像恒隆、世貿這樣的大型shopmall,這些商城自帶流量,吃喝玩樂購都能滿足。
“UU洋行在這些方面都不具備優勢?!?/strong>
喬經理認為,價格依然是消費者很介意的事情。
“啤酒是我們的爆款,濟南市面上進口啤酒的價格都在8-10元,我們的則是4-5元,賣得非常好,但一些高端的產品還是有些困難?!?/p>
中國零售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電商是線下進口商品超市最大的競爭對手,線下進口商品超市應該從生鮮和便利化、差別化的方向布局。
“網上進口商品又多又全,任何一家線下店受場地、成本所限,其品類都比不上線上多,而且價格上電商往往更有優勢?!?/p>
對于有一些門店關門,一位某大型實體跨境商品品牌高管表示是正常現象。初期的火熱必然會引來很多人入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是風口。但隨著這類商店的增多,老百姓心理上見慣不怪了。朱丹蓬也提到,一些拿了跨境商品訂單的公司急于落地賺錢,并沒有豐富的商業經驗,所以歇業關門也是市場規律。
當然,跨境電商的特色還是生鮮和獨家渠道。綠地進口超市一位高管表示,比如三文魚等進口海鮮,由于直采渠道和冷鏈物流的優勢,也比小的跨境商品店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