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向自己開炮,拉開徹底變革大幕

  7月26日,一個平常的工作日,除了暑熱讓習慣了清涼的青島市民有點難耐。

  全市重點工作會,一個相當平實的名字,很容易就會把它混同于一次一般的會議。

  但是,于無聲外聽驚雷!

  就是在這一天,就是在這一次會議上,青島開啟了新一輪前所未有的徹底變革。

  在會上,青島市委書記張江汀直言不諱、措辭嚴厲,痛陳青島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必須直面問題、直擊痛點,找出根源,挖除病灶,進行一次徹底的變革”,而他逐一列舉的“十大問題”,更是直擊要害,拳拳到肉。

  “在開會的過程中就有點坐不住了?!币晃慌c會的干部說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

  (一)

  注意青島發展的人會發現,為了這次會議,這座城市其實已經精心準備、醞釀了一段時間。

  就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成功舉辦之后,就在青島正式邁入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列之時,青島其實就開始在這一新的平臺上重新審視、反思自己,謀劃未來。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總書記對青島的期望是莫大的鼓勵,更是巨大的鞭策。

  因此,峰會結束第一時間,青島的決策層絲毫沒有沉浸在走上了舞臺中央,迎來高光時刻的成績之中。他們感受更多的是巨大的挑戰和壓力。

  峰會的機遇千載難逢,但如何把握,更考量著一座城市的智慧。

  因為,國際峰會對一座城市的發展帶來的巨大拉動,已經在杭州和廈門這兩座城市的發展中被反復證明。

  珠玉在前,青島如何探索出自己的模式,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子?這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這樣的思考,在山東省黨政考察團在蘇浙粵三省的學習考察中進一步深入,進一步成熟。在廣東、浙江、江蘇三省的廣州、深圳、杭州、湖州、蘇州、南京6個城市奔行,在這種劈面相遇的對比之下,青島的差距一目了然,短板一再顯現。

  這座曾經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城市,不得不尷尬面對的現實是,面對經濟新常態,面對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與這些城市相比,特別是于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標準衡量,青島發展的步子明顯慢了,許多既有的優勢在不斷跌落。

  相信許多青島人,對此都有著深切的認識。

  城市空間的拓展,城市管理的能力,曾一直是青島的驕傲。但是在新一輪城市空間格局的重塑中,青島在城市運行的細節支撐上,明顯不夠有力?!扒鄭u總是差一點點,這一點點匯到一起就成了大的差距。”一位專家頗有感觸地說。

  產業的轉型、發展方式的轉型,青島也曾經是引領者。改革開放之初,青島是以工業重鎮的形象出現在中國經濟的版圖上的。紡織領域“上、青、天”(上海、青島、天津)的經典表述,恰切地表達著這座城市的地位;后來在時代的演進中,紡織業不斷跌落,家電業異軍突起;但是,當全球經濟步入互聯網時代,青島卻沒有踏時代的節拍。一再錯失風口。數字不會撒謊:深圳已經形成了以金融、物流、文化和高新技術為主要支柱產業的發展格局,我市仍然以家電、石化、服裝、食品、機械裝備等傳統產業為主,制造業中傳統制造業產值占比超過70%。青島服務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三大傳統服務業占比高達42.3%,超過深圳12個百分點,而金融業比重低于深圳12.7個百分點。青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僅占GDP的10%,而深圳、杭州分別達到40.9%、30.6%。

  企業的培育,名牌的打造,青島更是曾獨步全國。在上世紀80年代,緊握以家電產業興起為核心的“輕工浪潮”,青島一舉打造出了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等叫響全國、乃至全球的“五朵金花”。而現在,產業經過多輪迭代,青島能與這“五朵金花”等量齊觀的“新經濟”代表,卻依然未能涌現。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數量、民營大企業的數量這些衡量城市企業發展水準的“基本面”,青島的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呈不斷拉大的態勢。

  “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青島也曾經處理得頗有心得,幫忙不添亂,曾是共同的準則。現在青島許多老一代企業家回憶過往,總能說起一些政府部門“雪中送炭”的動人故事。而現在,隨著經濟運行態勢的改變,從企業的角度感受,則是“官本位”的管理多了,“店小二”的服務少了……

 ?。ǘ?/p>

  正視差距,只是第一步。青島顯然是要跳出“出去激動,心里震動,回來還是不動”的悖論循環,青島的訴求更關鍵的是找到差距背后的原因,找準內在存在的問題。這也正是這次會議的重點重心和主旨所在。

  在這次會上,青島市委書記張江汀,抽絲剝繭,透過現象,直陳本質。

  “十大問題”,青島向自己開炮!

  1、思想不解放、觀念變革不深;

  2、工作標準不高、按部就班;

  3、“路徑依賴”、轉型升級慢;

  4、大局觀念不強、利益固化;

  5、市場機制不暢、市場主體活力不足;

  6、全面深化改革步子慢、步子??;

  7、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決心不夠大、力度不夠強;

  8、服務意識不強、服務創新不夠;

  9、統籌協調不夠、整體效能不足;

  10、干事創業激情不足、作風庸懶、缺乏擔當。

  用數據、用案例,“十大問題”逐個分析,言辭犀利,振聾發聵:

  張江汀重提“紅瓦綠樹綜合癥”:一些干部受惠于“老天爺”的恩賜和“老前輩”們寫下的功勞簿,總是自我感覺良好、自我陶醉,要么發現不了問題,要么發現了問題也沒有動力和魄力去解決。

  痛斥有些干部在工作中,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不求出成績、只求不出事,事事求個“差不多”就行,工作干得馬馬虎虎、粗粗拉拉。工作標準上“差一點”,最終效果“差一大截”。

  “有的抱著自己部門的‘小利’不放,甚至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討價還價,影響全市改革發展大局。”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么多年,我們有的干部思想觀念還沒轉過來,有的還存在計劃經濟時代的慣性,個別‘官本位’思想還比較嚴重。”

  “有的既沒有‘傷筋動骨’的勇氣,更缺乏‘脫胎換骨’的魄力?!?/p>

  ……

  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張江汀多次提到一把手的責任擔當問題,對關鍵少數的作為、擔當,格外強調。這既是抓住了解決這“十大部題”的關鍵,更是找準了發力點。就像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早已強調的那樣,“不換思想就換人,不負責就問責,不擔當就挪位,不作為就撤職?!?/p>

  (三)

  就像改革開放之初,青島在“紅瓦綠樹綜合癥”的反思中,開啟了城市層級向上躍升的全新篇章一樣。本次全市重點工作會議顯然也承載著這樣的使命。

  面對新的征程,青島把發力的方向鎖定在:優化營商環境、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改革開放這三個方面。力圖以在這三方面突破瓶頸,進而攪動發展的全局。

  優化營商環境。

  張江汀把這項工作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他說,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青島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題中之義,舉全市之力打好優化營商環境這場攻堅戰?!?/p>

  為此,他明確了四個方面:

  青島以解放思想為先導。敢于闖、敢于試、敢于改,通過思想的大解放引領營商環境的大優化;

  以深化改革為先鋒。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效能;

  以優化服務為關鍵,提升政務服務便民服務水平,當好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人民群眾的“店小二”;

  以依法守法為前提,通過法治為營商環境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招商引資招才智。

  “雙招雙引”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張江汀強調的是“變化”,是適應新發展階段、新發展要求的“新舉措”;強調的是“轉化”,是把青島諸多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為此,青島要明確主攻方向,聚焦重點產業、龍頭企業、科技創新、重點園區,精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

  要創新方式方法,開展鏈條式、專業化、社會化招商,提高招商實效。

  要堅持引智與引資并舉,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大力吸引高層次海內外人才來青創新創業。

  要卡緊壓實工作責任,強化對高質量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業績考核。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青島推進發展變革的“關鍵一招”。如何再立改革開放潮頭做弄潮兒?張江汀提綱契領,用抓大事、抓要事、解難事、辦實事,四個平實的短語,劃出了重點。

  為此,青島將進一步在國家戰略層級上發力,加快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和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在經略海洋、新舊動能轉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加快突破;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在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持續發力,更好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知恥而后勇,知不足而奮進。

  勇于向自我開炮的青島,有理由期待一個輝煌的未來!

  來源:愛青島-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