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裔首次披露孔氏家族祖訓家風

  第三屆尼山論壇“企業(yè)家論壇”在曲阜舉辦

  5月22日下午,第三屆尼山論壇“企業(yè)家論壇”圣地對話在位于曲阜市的孔子研究院舉辦。孔子研究院孔祥林研究員主講《學詩學禮承舊業(yè)——孔氏家族的祖訓與家風》,濟寧學院教授謝安慶主講《建設首善之區(qū)的倫理根基與踐行方略》,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主持。

  孔祥林:首次披露孔氏家族祖訓家風

  孔祥林研究員在演講中,向社會首次披露了孔氏家族傳承兩千五百年,依舊恪守的“學詩學禮承舊業(yè)”的祖訓家風。

  作為孔子后裔,孔祥林演講伊始就道出了衍圣公制定的“崇儒重道,好禮尚德,務要讀書明理”的祖訓。然后按照孔氏家族的歷史沿革,梳理了孔氏祖訓家風代代延續(xù)發(fā)展的脈絡,并逐一解釋了孔氏家風的具體要求,從親子相教、子弟自為師有、收徒設教、國家設學、自設家學、重視教育等六個方面詮釋了孔氏家族學詩學禮承祖訓,從衍圣公頒布的族規(guī)家訓和族人自訂的族規(guī)中,透視孔氏家族禮門義路家規(guī)矩。

  他說,在家庭生活方面,孔氏家風要求子孫祭祀祖先,不忘祖本,與家人相處中秉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原則,并慎戒不幸再婚再嫁的子孫。而在個人修為方面,孔氏祖訓宗規(guī)強調子孫在面的利益時要做到勿嗜利忘義、管理公務時要秉持克己秉公的原則。

  他認為,學詩學禮的祖訓、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禮門義路的家風,加之朝廷給予的種種優(yōu)待,致使孔氏家族稱為中國文化水準最高的家族之一。“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孔子裔孫至今已然認識到詩禮傳家的價值。在大力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今天,應該大力提倡,恢復中華民族良好的族規(guī)家風,學習傳統(tǒng)文化,和睦家庭、家族、社會,使之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當今社會之所以出現各種紛爭,就是因為人們忘記了孔子的教誨。因此現今社會需要重新尋找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這其中就包含優(yōu)秀的家風家訓。”孔祥林說。

  謝安慶:“善”、“首善”、“首善之區(qū)”

  謝安慶教授從說文解字出發(fā),將“善”、“首善”、“首善之區(qū)”逐一釋義,并對此進行了倫理學分析,運用21世紀中國最美現象等鮮活實例闡釋真善美。

  他認為,建設孔子故里首善之區(qū),就是要讓孔子故里成為社會公德的示范之區(qū)、職業(yè)道德的楷模之區(qū)、家庭美德的典范之區(qū)和個人品德的領先之區(qū),要彰顯孔子文化的影響,學好、用好儒家文化,讓儒家文化立體化,營造“儒樂”氛圍,讓世界聞“儒樂”走近圣地,讓圣地唱“儒樂”走向世界。

  兩位演講者還與來自各地的企業(yè)界、教育界人士進行了互動交流。

  楊朝明在本次活動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些話題都是傳統(tǒng)文化走近大眾、走近中心靈的一些重要話題。人們來到曲阜,希望了解孔子思想。在孔子研究院舉行論壇,應抓住這一主題,凸顯它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