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縣“一次辦好”事項全覆蓋

  ◆清單要素內容全面對標先進省市 ◆嚴格按照“六個一律”刪減申請材料

  按照我省相關工作安排,全省各級各部門(單位)已全部向社會公布“一次辦好”事項清單,省市縣三級“一次辦好”事項實現全覆蓋,即各部門單位現有依申請辦理的事項,每個單一事項均能實現“一次辦好”。這是記者近日從省編辦獲悉的。

  據悉,全省分兩批共梳理公布省級54個部門(單位)“一次辦好”事項共2460項(行政權力類1915項,公共服務類545項)、市級“一次辦好”事項平均1738項(行政權力類1416項、公共服務類322項)、縣級“一次辦好”事項平均1168項(行政權力類920項、公共服務類248項)。

  將事項“顆粒化”為最小運行單元

  省政府審改辦副主任劉長波介紹,在編制清單過程中,各級各部門(單位)均不同程度對照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先進省市,深入學習借鑒行業領域內好的經驗做法,確保向社會公布的清單要素內容不低于甚至超越先進省市標準。

  省國土資源廳分別與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國土資源工作先進地區對標,對比申請材料2100余份,提出優化改進措施110余條。省司法廳逐項對比蘇浙粵辦理同一事項的環節流程、承諾時限并進行調整,辦理時限全部壓減30%以上。比如,“港澳律師事務所與山東律師事務所聯營核準”辦理項,廣東、浙江、江蘇承諾時限分別為20個工作日、30個工作日、18個工作日,我省承諾時限壓縮為14個工作日。

  煙臺市編辦負責人告訴記者,煙臺將260項行政許可事項2135個要素,與蘇州、杭州、深圳、成都等20個國內先進城市對標,在申請材料、辦理時限、收費標準三個方面全面比對,實現了申報材料最少、辦理時限最短。日照在相同事項主要要素上達到或超過蘇浙兩省標準,比如,民辦學校設立審批事項,承諾時限為30個工作日,比浙江少60個工作日;“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核發”申請材料比江蘇少3件、辦理時限少5個工作日。

  同時,我省借鑒先進省市經驗,創新工作方式,堅持“應拆則拆、能分則分”原則,按照事項的種類、情形、材料、時限等多維度進行分析研判,將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顆粒化”為最小運行單元,拓展清單目錄實用性和靈活性,便于企業和群眾辦事一目了然、簡便易行。

  切實減輕申請材料上的麻煩負擔

  企業、群眾辦事,最頭疼的就是反復跑腿開具各種材料。我省嚴格按照“六個一律”要求刪減申請材料,保留的要注明來源或開具單位;凡不在各級中介服務項目清單中的中介服務一律取消;本部門、本系統已經出具過的、在業務平臺中可以共享的材料,一律由審批部門(單位)查詢,不再讓申請人提供。取消“相關材料”等模糊性字眼和兜底性條款,切實減輕申請人準備申請材料的麻煩和負擔。

  據介紹,結合本次梳理規范壓減申請材料,省直各部門(單位)共壓減1812件、市級平均559件、縣級平均278件。省住建廳通過取消部門間可以查詢的證明和重復提交的材料,壓減材料178件,壓減幅度為30.93%。省食藥監局逐項清理規范申請材料,取消營業執照、系統內核發的證件、能通過部門查詢調取的材料等共計296件。

  濟南市共壓減申請材料1469件。比如,市城鄉交通委“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許可”事項,申請材料由原來的33件減至9件;市文新廣局共取消17個辦理項中的房產證明、法人身份證明等材料85件。東營市在公積金辦理領域全面推行電子檔案,東營區各政務服務窗口均配備高拍儀,可將各類證件原件全部掃描為電子檔案,解決了重復提交復印件問題。

  按照審批時間再減一半的要求,各級各部門(單位)普遍對辦理時限進行壓減。對于不計入辦理時限的專家論證、現場踏勘、聽證會等環節,能明確時限的也都予以明確。結合本次梳理規范壓縮辦理時限,省直各部門(單位)共減少10525個、市級平均減少3567個工作日、縣級平均減少2066個工作日。

  省文化廳將不涉及內容審批的各類備案、換證、期滿延續等41個辦理項確定為即辦件,共壓縮352個工作日。青島市級政務服務共壓縮4751個工作日,濟寧對238項審批事項平均時限由原來9.3天縮短至4.6天。臨沂共壓縮7445個工作日,不動產轉移登記由20個工作日調整為常規業務1小時辦結,其他業務5個工作日辦結。

  政務服務事項環節流程“三步走”

  借鑒營商環境評價有關概念,一般情況下,我省將政務服務事項的環節和流程規范為三步:一是提交申請材料并受理;二是審核并經專家審查論證、現場勘驗勘測、聽證會等;三是辦結并送達辦理結果。

  省工商局取消名稱預先核準環節,由企業網絡直報,名稱核準由5天改為即查即得。省人社廳對需要群眾多跑腿的繁冗環節一律優化,其中即來即辦事項70個,1個工作日內完成的事項36個,占全部事項的56.08%。

  日照市級各有關部門(單位)共壓減辦理環節125個,市海洋漁業局辦理海域使用審核,將市、縣兩次現場勘查調整為市(縣)一次現場勘查。莒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梳理確定114項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下放到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辦理,安裝自助受理一體機,實現縣、鄉互聯互通,方便群眾“家門口辦事”。

  梳理公布事項清單是“一次辦好”改革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我省明確,下一步要在管好用好清單上下功夫,規范清單管理,及時對“一次辦好”事項清單動態調整,同時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工作力度,逐步推進“市縣同權”,持續推進減證便民行動,更好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便利。

  我省要求,加快推進信息共享,以“一次辦好”事項清單為抓手,對申請材料中各級部門單位制發的證照、證件、批文等全部納入信息共享范圍,保證實時檢驗認證,最大程度精簡各類證明材料。年底前,實現對自然人和企業身份核驗、納稅證明、不動產登記、學歷學位證明、資格資質、社會保險等數據的共享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