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拓智能研發的“無人清掃車”。■慧拓智能研發的“無人清掃車”。

  8月中旬,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島賽區)在城陽舉行,青島慧拓智能機器有限公司榮獲成長企業組電子信息行業冠軍。

  “無人車上路,目前在國內還有許多門檻限制,但我們有望在特定場景下率先讓技術落地。”慧拓智能是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孵化的一家創新技術企業,近年來以“車端感知·云端管控”的“平行駕駛”理念在業界聲名鵲起。慧拓智能部門經理陳世超告訴記者,最近公司聯合中國重汽集團青島重工有限公司、紅島高新區管委啟動了平行市政環衛運營示范項目,要讓國內首個區域性無人清掃車走上青島街頭。

  作為我市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共建的創新型科研單位,青島智能院有創始“平行智能”理論的科研優勢,卻不像傳統院所一樣僅在技術端發力,而是堅持高端科研+智能產業“雙輪驅動”發展戰略,落戶四年自主創辦或引進孵化企業25家,其中1家企業拿到中科院創投資金、Pre-A輪估值數億元,2家企業入選“2017青島最具創新力企業”。對于期待在智能產業崛起的青島而言,青島智能院無疑是一個正在高速運轉的“平行大腦”。

  讓無人駕駛技術先在特定場景下實現市場化

  在青島智能院的眾多孵化企業當中,慧拓智能成為“大熱門”,是因為商業規劃把準了近年來日趨火熱的無人駕駛“脈門”。據陳世超介紹,慧拓智能成立四年了,最初定位就是智能機器人,從2016年開始將主營方向確定為無人駕駛及其智能運營。公司核心團隊成員都是無人車、電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海內外行業精英,來自中山大學的陳龍教授、吉林大學的王健教授、國科大的艾云峰教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曹東璞教授、中科院自動化所的田濱副研究員……幾乎每個人都有著十幾年人工智能、無人車領域的科研積累。在青島智能院院長王飛躍提出的“平行智能”思想啟發下,慧拓智能基于ACP(平行智能系統理論)研發的新一代云端化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技術,不再像其他無人車企業那樣局限于單車的研發,而是通過在云端1:1的仿真系統對實時運行的物理車進行協同指導,實現了遠程監控無人車上路,并在特定場景下遠程接管無人車駕駛。

  “實際上,目前的無人車技術對于避障、循跡、識別紅綠燈、自動變道等智能化操作已經不是難點,只是各個研發企業的融合算法不一樣,精準程度不一樣而已。”陳世超說,無人車上路真正的門檻在于社會車輛的干擾、政策法規限制等問題。因此,他們決定將無人駕駛技術最先在低速、相對封閉、路線固定的特定場景下實現市場化。

  國內首輛“無人清掃車”將在青島上路

  所謂“特定場景”,最先有可能實現的是礦山和市政清掃。據了解,慧拓智能與我國知名工程機械企業合作,完成了礦山無人車的試驗場測試。他們運用云端監控無人礦車集群,可以實現挖掘機的自動采礦、定位車斗裝載、點對點礦石運送等智能操作。王飛躍說:“以挖掘、裝載和運輸為主的采礦作業自動化,是平行駕駛技術最合適、最靠譜的一個應用領域。”因為,這種危及人身安全、人跡罕至、復雜的場景是平行駕駛技術最好的實戰場地。據透露,2019年下半年,慧拓智能的礦山場景應用將成為現實。

  今年5月,慧拓智能與中國重汽集團青島重工有限公司“聯姻”簽下戰略合作協議,承諾攜手打造國內首個平行市政無人駕駛運營示范基地。目前合作雙方已對一批市政清掃車進行了改裝,在車頭兩側均加裝了雷達探測設備和移動視覺感知設備,借助車載電腦實現單車的智能化無人駕駛運行。另外,慧拓智能與聯通集團青島分公司共同搭建的5G網絡環境,可實現自動駕駛車輛與云端管控平臺的低時延、高可靠的數據交互,保證市政環衛車輛能高效、可靠地沿著既定路線進行灑水、清掃等環衛工作。據介紹,該批無人駕駛環衛車最先有可能在兩三條封閉的環衛線路上進行清掃,積累環衛車輛運營和管理經驗后,再進行區域性運營和管理,通過云端遠程控制環衛車輛協同工作。以慧拓智能的平行駕駛體系為支撐,集群運營車輛的增加不僅能夠高效利用車輛間信息共享實現群體智慧,還將有效降低單車平均成本。“我們希望‘平行紅島無人駕駛’能打造成為我國首個市政環衛運營示范區。”陳世超說。

  據了解,2018年慧拓智能在無人車領域的合同訂單可達6000萬元。

  推動一批高精尖智能產業在青島扎根發芽

  8月11日,在世界科技創新論壇上,王飛躍說,“一個新的智能全球化的時代到了,這個時代的特征就是平行智能,虛實互動。”

  循著時代的足跡,青島智能院從建立之初就側重智能技術在不同產業場景中的應用,圍繞智能制造、智能網絡、智慧農業、智慧企業、智慧城市、智慧社會、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物流等方向設立了14個研究所、1個技術研發中心和6個管理支撐部門,并以平行智能理論統攝,在各所下設17個平行技術創新中心,為各行業提供靈捷、聚焦、收斂的技術服務。技術成熟的研究所相繼在25個領域成立了產業化公司,注冊資金總計7550萬元。

  其中,慧拓、慧暢、慧城、慧康、慧農等“慧”字輩企業,致力于無人車、物流、交通、醫療、農業等領域的智能化產業升級,已經在業界嶄露頭角。慧城公司落地青島的“基于ACP方法的平行交通一期工程”,獲得2015年度“IEEE國際智能交通系統杰出應用獎”;慧康公司與青大附院合作的“平行痛風輔助診療系統”,已經輔助診療1.2萬人次,收錄2萬多個病例,近30萬個樣本數據,輔助診療準確率達95%;慧農公司的農業物聯網不僅可以智能調控農作物的種植溫濕度、遠程指導農民進行精細化耕作,還可以全程跟蹤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實現農產品溯源……

  還有兩家孵化公司,是青島智能院的金字招牌。萬龍智控致力于智能產業技術與傳統制造產業的深度融合,在激光清洗、輪胎檢測、運輸裝卸等自動化裝備、智能化系統方面形成體系,去年產值已經過億。傳視智能依靠精準數據為互聯網視頻收視體驗把脈,已成功支持央視網的多屆春晚、2016年奧運會等大規模直播事件,解決了移動用戶端收看高清視頻“卡頓”的難題。

  “我們的理念是‘科研頂天,產業立地’,”青島智能院常務副院長康孟珍說,青島智能院一方面要在智能科技的研發領域占領國內乃至世界的制高點,另一方面要推動智能科技的產業落地,25個產業化公司就是要推動一批高精尖智能產業在青島扎根發芽,開花結果。

來源:青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