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記者從山東省發改委獲悉,截至目前,黃河灘區遷建工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42個規劃外遷安置社區優化調整為27個,已開工26個,其中9個社區主體工程全部封頂;28個就地就近筑村臺工程已開工27個,其中18個正在沉降,9個啟動吹沙淤筑;100個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已有40個通過黃河水利委員會(簡稱黃委)審核,利津縣率先開工12個;483公里臨時撤離道路已有361公里通過黃委審核,目前開工122公里,完成48公里;筑堤保護工程,除自然資源部正在履行用地預審手續外,其他立項審批要件均辦理完畢。
遷建工程資金籌措方面,目前已累計下達投資計劃150.56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58%;共撥付省以上補助資金96.46億元。其中,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17億元、中央財政資金22.58億元,省財政廳多渠道籌集省級資金56.88億元支持灘區遷建。為緩解市縣籌資壓力,省財政還將向灘區市縣下達20億元專項債券,用于黃河灘區遷建項目。同時,開發性、政策性、合作性等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了對灘區遷建的支持力度,農發行山東省分行審批通過濟南市長清區專項過橋貸款17億元,是目前全省金融機構單筆最大額度的灘區遷建貸款;累計向灘區遷建縣區授信126億元,對5個灘區遷建項目完成授信審批25.23億元,投放貸款5.23億元。國開行山東省分行與東平縣簽訂4億元政策貸款合同,已發放貸款1.93億元。
省推進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專項小組成員單位圍繞灘區遷建任務分工,全力服務灘區遷建。省水利廳積極協調推進筑堤保護工程,整合資金5064萬元建設農田灌溉設施和飲水管網,惠及4.2萬灘區群眾。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圍繞解決村臺淤筑用電難題,在12天內架線56.3公里、安裝變壓器171臺,變電容量達到原來的2倍,使新建村臺淤筑工期縮短20%,節約成本1.48億元。省交通運輸廳積極協調推進臨時撤離道路工程,將灘區臨時撤離道路納入“四好農村路”考核,作為考評各市交通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據。省農村農業廳強化灘區產業扶持,通過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產業興村強縣等項目,共向各灘區遷建縣安排涉農項目資金2.65億元。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分年度將28個新建村臺納入美麗村居建設省級試點范圍,著力塑造富有黃河特色、彰顯黃河文化的魯西南民居風貌。
為保障灘區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在推動灘區產業發展方面,濟南、淄博、菏澤、泰安4市,以及高青、利津、濱州濱城區、濱州高新區、濱州開發區、惠民、梁山、鄄城、東平9個縣區,已編制完成本地黃河灘區產業發展規劃。“相關市縣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著力培育后續發展產業,以遷建促發展,以發展助遷建。”省發改委農經處工作人員介紹,平陰縣投資4.6億元打造玫瑰高端產業園,已吸引18家企業進駐,引進4000噸原膠擴產項目,預計投產后年利稅2億元;東平縣通過務工就業、資產收益、入股分紅等方式,為灘區群眾增加收入,已開工建設服裝加工、食用菌種植等產業項目12個,投產運營6個,直接帶動群眾就業1200人。濱州市濱城區依托灘區優勢資源,優化景點布局,突出抓好黃河生態園、民俗文化村和十里荷塘景區等20余個休閑觀光旅游項目建設,沿黃打造了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17個,成為市民休閑、采摘、娛樂的熱門去處。利津縣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發展蔬菜花卉種植業,配套建設溫泉水上樂園、農家樂餐飲等旅游觀光設施,著力打造金河灘田園綜合體,帶動灘區群眾增收。
據介紹,2019年27個外遷安置社區主體工程將全面封頂,28個新建村臺全部完成淤筑并啟動村臺安置社區建設,筑堤保護工程全面開工,改造完成舊村臺23個、臨時撤離道路241公里。
(新銳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