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高質量“雙招雙引”,專業精神比“血拼政策”管用,這在發展實踐中屢屢得到驗證。

  威海高新區的打印機產業,經過多年發展,面臨轉型升級、產能外遷的巨大壓力。為吸引更高技術含量的A3打印機項目落地,負責招商的同志把打印機拆開,七大系統、八千多個零件,分門別類研究一遍,梳理出110多家供應商,一家一家去談,精準到部件的產業鏈招商,不僅成功讓打印機巨頭惠普落戶,還吸引了眾多零部件企業上門,帶起一個千億元的產業集群。

  拆解八千個零件,傳遞的是實干作風,體現的是專業精神。當前,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各地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熱情很高,干勁很大,這種專業精神、專業素養,對項目落地至關重要,要大力提倡、大力推廣。

  新舊動能轉換,要靠一個個的項目來完成。現實來看,那些帶動力強、技術含量高的大項目,在產業鏈、資金鏈、技術鏈等層面有大量具體問題需要協調解決,對招引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比如,我省重點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涉及到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量子通信等諸多前沿領域,如果對產品技術不熟悉、專業術語聽不懂,和企業家交流,除了講講優惠政策,剩下的都不在一個頻道上,招商效果可想而知。省委一再強調,“雙招雙引”要創新方式方法,聚焦產業鏈、實現專業化,這既是招引項目實現突破的努力方向,也是極為迫切的現實要求。

  提倡專業精神,就要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到招商一線走一走,那些工作富有成效、辦法多、路子廣的同志,基本上都是“半個專家”,對所關注行業里的重點企業、重點人才、技術研發、銷售市場等情況了如指掌,項目一旦遇到問題,協調各方響應解決的速度之快,甚至超出投資方預期。專業能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成為“半個專家”的背后,往往是對行業發展動態、技術升級方向、高端人才流動、當地產業配套等諸多方面長期的跟蹤與鉆研。事實證明,這種專業素養,有效降低了溝通成本,有助于贏得企業認可,是招商誠意的最好展現。

  當然,提升招引專業化水平的路徑不只成為專家這一條。有的地方打破身份限制,聘請高端專業人才,給予高年薪,壓上重任務,充分調動起積極性;有的地方委托專門機構招商,財政設立委托招商專項經費,對招引來大項目的投資機構給予重獎;有的對招商部門進行全員KPI考核,領導和員工全部肩扛指標,招商目標多少,完成了多少,全部公示出來,這些都是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只要滿足省委提出的“一個符合、三個有利于、一個前提”,各種方法手段完全可以大膽探索嘗試,條條大路通羅馬。

  專業精神,說到底是那么一股子擔當作為、鉆研精進的干勁兒。調研中我們發現,同樣工作在“雙招雙引”一線,有的干部逢人就笑、百問不煩,不分節假日,長期在外跑項目,有的卻在那里坐等項目和人才上門,問起優惠政策甚至要現找文件。專業素養的差距,本質上是工作在不在狀態的差距,是擔當精神的差距。面對“雙招雙引”的一場場硬仗,必須要有那么一股子把發展扛在肩上的心氣兒,有那么一股子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勁頭,以專業態度、專業思維、專業方法,持續不斷地去研究、推介、招引,如此,才會有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實落地,才能把高質量發展的“起勢”變為“勝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