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1月27日電 (記者 韓璐)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重慶舉行多地深化醫改典型經驗情況發布會。中新網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9月底,中國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達13995家,累計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106.3萬人次。
國家衛健委體改司監察專員姚建紅在會上表示,近年來,國家衛健委制定和推動出臺許多重大醫改政策文件,基本搭建起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主體框架,醫改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明顯增強。目前,我國在推動跨省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全面建立、商業健康保險、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已經取得巨大進展。
“基本醫保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率穩固在95%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姚建紅說,在全國跨省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方面,截至2018年9月底,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達13995家,累計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106.3萬人次。醫療費用256.1億元,基金支付比例為58.6%。
除此之外,大病保險制度也已實現全覆蓋。2017年大病患者合規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在基本醫保基礎上平均提高12個百分點左右,五年多來累計超過1700萬人次受益。對建檔立卡貧困患者落實傾斜性醫保政策,實行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將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提高到80%以上。
在醫保支付方面,姚建紅指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續推進,大部分統籌地區開展按病種、按人頭、按服務單元等支付方式改革,超過200個城市實行按病種付費的病種數達到100個以上。
藥品保障供應制度完善方面,姚建紅稱,目前已經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建立市場主導的價格形成新機制。實行進口藥零關稅,推動下調抗癌藥的采購價格,開展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在對39種專利藥品和獨家生產的藥品開展談判的基礎上,又對7種抗癌藥開展醫保準入國家談判,平均降幅達56.7%。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探索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和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
據了解,隨著醫藥衛生領域關聯性、標志性改革全面啟動,普惠型、兜底型民生建設相繼推開,我國多項主要健康指標已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實現“一升兩降”:即人均預期壽命從2010年的74.83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孕產婦死亡率從2010年的30/10萬降為2017年的19.6/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10年的13.1‰降為2017年的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