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光一時的國產手機品牌金立已經倒下,現在各方開始收拾殘局。
近日,隱匿香港十多個月的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接受媒體采訪,稱自己已經從金立董事會出局,目前金立的重組思路是破產重整。
與此同時,金立其他股東推進的重整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11月23日,金立金融債權人會議在深圳召開,據悉會上所有銀行都支持了破產重整方案。11月28日,金立還將召開經營債權人會議,就金立破產重整方案進行討論,金立給與會者設置了8000萬元債務以上的債權人門檻。
如果兩次會議能夠達成共識,那么接下來,金立將向法院提交破產重整方案,金立的股東、債權人有關各方可以繼續推進金立破產重整。
但并非是所有的債權人都愿意推進金立的破產重整。不少小供應商更愿意推進金立的破產清算,拿到真金白銀的現金賠償,以幫助公司渡過眼下的難關。
11月20日,近20家金立供應商在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討債無果后,向深圳中院提交對金立進行破產重整的申請。
劉立榮到底賭輸了多少錢
去年底,手機圈內風傳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在海外賭博輸掉幾個億。今年初,歐菲光等金立供應商相繼對向法院申請凍結金立的資產,停止向金立供貨,金立資金鏈危機爆發。
有關劉立榮海外賭博到底輸掉多少錢,至今是個謎。近期,有報道援引一位接近金立股東人士的說法稱,劉立榮在賭博上輸了超過100億,甚至,在塞班島上,一把牌輸掉了7億美元。
近日,劉立榮在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承認自己有參與到塞班賭博,但未透露具體輸掉多少錢。他自己稱,挪用公司資金在十幾個億。
劉立榮說話慢條斯理,善于長遠布局,對人和氣友善。但另一面劉立榮又酷愛圍棋,喜歡冒險、博弈。
一位金立供應商何國慶(化名)則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外界推測劉立榮賭博輸掉上百億的說法是靠譜的,“如果只輸掉十幾個億的話,不至于公司垮掉,那么大攤子,周轉十幾個億是沒有問題的?!?/p>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業分析師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賭博輸掉多少,只有劉立榮自己清楚,他自己也承認生活上有些公私不分,挪用資金多少要看第三方出具的報表,金立自己提供的報表都不一定可信,“我聽到的傳聞是輸掉60多億?!?/p>
財務狀況到底如何?
在劉立榮的口中,金立資金鏈危機并非是單純自己賭博輸錢造成的,而是公司連續多年虧損。
劉立榮在接受證券時報采訪稱,從在2013年到2015年,金立平均起來每個月虧損不低于1個億,到2016年和2017年每個月虧損不低于2個億。那就意味著,從2013年到2017年底,金立累計虧損就有約80億。
對于這一說法,金立的另一位供應商李明(化名)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完全不能認同,“說不掙錢是可以的,但說虧損那么多不太可能,金立與樂視不同,樂視是一臺機子成本2000元,賣出去1500元,賣得多虧得多,但金立每臺機器是有幾百元毛利的。”
上述行業分析師也表示,金立一直是很保守的風格,在運營中一直以利潤考核為先,不會長期做虧本生意的?!凹幢?016年、2017年金立投入相對活躍的時期,與OPPO和vivo相比,金立的投入要小得多”,“如果他這樣算的話,可能是把自己賭博輸掉的錢分攤到之前的年報中去了,去補這個窟窿。”
不過,從2009年起,在金立東莞工廠負責生產副總裁李三保(已經離職)在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透露,公司從功能機進入智能手機后,情況并不理想,“感受上,公司每年都很辛苦,我聽到盈利的年份不多。”但李三保也表示,自己也沒有看過公司報表。
不僅李三保未看過報表,很多金立的小股東也沒有看過金立的報表。“我知道很多小股東都沒看過報表。”李明稱。
劉立榮稱,金立的債務大概在170億元左右。其中包括銀行債權人債務約100億元,上游供應商約50億元,廣告供應商約20億元。
日前,有報道披露的金立主要資產及抵押情況表中,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金立的總資產和總負債約人民幣201.2億和281.7億,凈負債已高達80.5億元。當年應收款項中,有14.3億元為控股股東劉立榮款項。
劉立榮稱,根據德勤出具的報告,金立旗下微眾銀行股權、南粵銀行股權、金立大廈、金立工業園還有一些其他房產和對外投資股權等資產價值100億元,這些還沒有計算一些應收賬款以及金立的無形資產繼續運作。這個方案思路就是要用3到5年的時間運營資產升值,來100%償還債權人的債務。
劉立榮稱,用三五年時間全額償債是金立能做到的,也是他現在最大的心愿。
不過,何國慶對劉立榮很多做法提出質疑?!?018年1月6日,他們把金立創投公司改個名字送給別人,這個是在逃避供應商的債務?!?/p>
天眼查信息顯示:2018年1月09日,深圳市金立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更名為深圳市新基地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原本擔任公司董事長的劉立榮退出,吳昊天接替出任更名后新公司董事長。
“這些事情我們比較關心的,你把我們的錢都弄走了,這不是騙供應商嗎?”何國慶稱,金立共有400家供應商,欠債在70億-80億元。
劉立榮在今年1月份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金立資金鏈問題爆發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和2017年營銷費用和投資費用投入超限,2016年至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
李明則質疑劉立榮這一說法,“這個都可以去供應商那里去查的,哪里需要60億-70億元的,這個都是假的,吹牛的。”
破產重整還是清算?
目前,金立的重組顧問為深圳富海銀濤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富海銀濤),這家公司在資本重組方面具有足夠的經驗。
據一財報道,富海銀濤董事長武捷思曾任廣東省省長助理等職務,在1999年被委派至香港負責對當時負債高達35.85億美元的粵海集團債務重組的案例時,有一段近似化腐朽為神奇的故事。他也因為在任粵海集團董事長3年時間里,把當時破產邊緣的粵海系起死回生而聞名。可謂是明星團隊來操盤金立重整。富海銀濤提出的供討論的債務重整思路草稿中寫到,原股東將放棄一切權益,金立歸全體債權人所有;債權人方面,有抵押物的債權人保留債權、抵押物不變,未付利息轉為新貸款本金,無抵押債權人進行債轉股,小額債權人保留債權;管理團隊負責恢復一定規模的生產和銷售。同時不放棄引入戰略投資人的機會。
不過,上述兩位中小供應商都不認可這份重整草案?!巴瑸閭鶛嗳?,為何部分債轉股,而部分依然保留債權?未付利息還可以轉成本金?”李明稱,并非完全不同意債轉股,要轉股的話大家一起轉股。
“說重整以后繼續從事手機業務,對前途不看好,這點我們也不認可。另外,金立創投最少有20億項目在投,也沒有被算進重組里面,還有很多關聯公司的債務,不會有那么多債務,我們認為是虛擬債務。”何國慶稱,他不能同意富海銀濤的重整草案,需要把手機渠道商應收款在內等賬務全部拿出來,進一步明確金立的賬務。
李明稱,很多供應商呼吁對核對渠道商的手機出貨量,來查清真實的應收款,以防止當中有貓膩。
上述行業分析師則表示,與銀行債權人和上市公司供應商這種有實力的債權人而言,中小供應商更傾向于金立還款形式來償還債務,“今年下半年手機供應鏈情況急轉直下,非常冷,年底了,供應商需要錢,保持估計這輪10%左右的供應商撐不過去。”
李明稱,劉立榮和金立的CFO何大兵挪用公司資金的行為都是違法的,“但需要在重組過程中把他們違法的證據拿出來。那時候供應商才能集體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