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東動車所停放著6列嶄新的“復興號”,26日將上路運營,在齊魯大地馳騁。濟南東動車所停放著6列嶄新的“復興號”,26日將上路運營,在齊魯大地馳騁。

  12月22日,濟南東動車所啟用,濟南再添一個“高鐵4S店”,這也是省內最大的動車所。23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里停放著6列嶄新的“復興號”。26日,隨著濟青高鐵開通,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新增的“復興號”也將上路運營,在齊魯大地馳騁。而這里就是濟南局“復興號”存放、檢修的地方,主要為濟青高鐵、石濟高鐵以及未來的濟萊高鐵、濟聊高鐵等線路服務。

  省內最大動車所掛牌

  23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于歷城區荷花路的濟南東動車所。前一天,這個“高鐵4S店”掛牌成立。這是省內第四家動車所,也是最大的動車所,主要為濟青高鐵、石濟高鐵以及未來的濟萊高鐵、濟聊高鐵等線路服務。

  據悉,濟南東動車所隸屬于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動車段,始建于2016年12月,占地815畝。動車所站場設施按其功能可劃分為:檢測區、存放區、檢修區、臨修區、洗車區、辦公區、生活區等七個區域。其中:檢測區、存放場與檢修區,自西向東呈縱列式布局;存放區與洗車區,自南向北呈并列式布局;檢修區與臨修區,自南向北呈并列式布局。

  檢測區位于動車所最西端與濟南東站聯接的環形聯絡線A線、B線上,設有動車組踏面檢測裝置和受電弓檢測裝置。存放區位于動車所的中部,踏面檢測及檢修庫之間,設有30條(60列位)貫通式存車線,具備雙向取送動車組的條件。檢修區位于動車所的最東面,建有6線(12列位)檢查線,同時滿足6列長編或12列短編動車組的檢修需要;檢修區北側設有2條牽出線,可滿足2列長編組或4列重聯短編組調車轉線需要。臨修區臨修庫長71.8m×寬30.6m,位于檢修區北側,內設2條線路,自南向北依次為受電弓、轉向架更換作業線和不落輪鏇修線。洗車區設有兩條洗車庫線,設在存車區的北側,其中南側室內洗車線為長編或重聯動車組洗車庫,北側室外洗車線為長編、重聯或短編動車組洗車線。

  現場停放6列“復興號”

  記者在現場看到,檢修區停放著6列嶄新的“復興號”。26日,濟青高鐵開通,這批車將在齊魯大地風馳電掣。

  根據鐵路總公司確定的2018年底全路動車組調配方案,濟南局集團公司新增配屬10組四方平臺CR400AF型短編組“復興號”動車組、11組CR400AF-A型長編“復興號”動車組,現已全面進入正式上線前的整備工作中。

  據悉,為全面做好“復興號”上線準備工作這個段結合崗位需求,濟南局集團公司分別選派了146名技術管理干部和技術骨干,赴四方股份和北京動車段全面學習技術管理、檢修和運用業務;并憑請12名四方股份的技術專家到段上為65名隨車、地勤機械師及整備作業人員進行理論和實做培訓。

  青島動車段副段長韓可均介紹,去年6月25日“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雙向首發,全路只有北京、上海、廣州配屬了“復興號”標動,而濟南局是全路第四家配屬“復興號”標準動車組的單位。為確保復興號順利上線,他們前期從人員培訓,到接車驗收,再到試運行做了大量細致的準備工作。前期的培訓工作現在已經陸續完成,人員基本上到崗到位,可以勝任“復興號”的進修工作。他們還對40余名TEDS檢測人員進行了實車業務培訓,讓監測人員熟練掌握“復興號”標準動車組各部配件,便于更好地完成“復興號”上線后監控檢測任務。

  全車設置2500余項監測點

  “復興號”標準動車組將全車11個系統96項部件進行了統型,實現接口統一、零件統一,提高了通用性、互換性,也減少備品備件數量。單從服務設施上統一了衛生間、盥洗室、開水爐、服務臺、工具柜、客運柜、潔具柜、垃圾小車存放、大件行李存放等旅客界面配置,實現列車相互備用、相互重聯、救援、熱備,提高使用率,降低檢修維護成本。

  濟南東動車所整修副廠長王覽月介紹,“復興號”標準動車組采用全新型的低阻力流線型車頭,平順化的門窗結構、全包外風擋,車頂高壓設備、受電弓、空調、天線等也采用沉入式安裝結構,取消受電弓導流罩,使整車氣動性能更為優良,進一步提升了運行的平穩性。全車設置了2500余項監測點,可采集各種車輛狀態信息1500余項,可以實時進行全方位、多維度地診斷運行故障和異常,進行自動報警或預警,能夠更好地保證動車運行安全。

  “復興號”標準動車組全列安裝了無線WIFI覆蓋、公共區域視頻監控和旅客用不間斷220V插座及多種照明的控制模式、獨立閱讀燈;優化了乘坐空間,二等座座椅間距加大到1.02米,一等座椅間距加大到1.16米,使旅客出行更方便、更舒適、更溫馨。

  王覽月介紹,“復興號”采用鎖結構設備艙裙板,抽拉式設備艙底板,并設置檢修檢查門等,眾多的優化措施,取代了原有動車組螺栓安裝結構,減少檢修時間,也降低了工作量。現在一級修可以達到每6000公里一次,比“和諧號”動車組延長了2000公里。二、三、四、五級維修周期也比“和諧號”動車組延長了一倍。這樣大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也降低了維修成本。

  “以前冬天防凍排水時,需要挨個車廂排,現在一鍵排空,方便快捷。”他說,在制動實驗方面,效率也大幅提升,原來需要二三十分鐘,現在僅需要10-15分鐘。

  新聞鏈接

  動車組檢修,不再靠“眼看手摸”

  濟南東動車所整修副廠長王覽月介紹,結合中國運用需求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全部國產化的“復興號”標準動車組,從設計上統一、完善了既有標準,建立全新的中國高速列車標準體系,實現不同主機廠產品的操作界面、司乘界面、運用模式統一。

  據悉,動車組剛開通的時候,延續了普速列車的檢修方式,基本都靠眼看和手摸。現在的動車檢修,運用遠程監控系統等一系列的高科手段,能提前對故障進行預判。

  TEDS全稱“動車組運行故障動態圖像監測系統”,通過安裝在靠近車站軌道上的高速攝像頭對動車組進行拍攝,自動采集并分析運行動車組走行部圖像,采用圖像識別技術,對途經的動車組進行監控,實施關鍵部件故障報警,異常圖像分級報警。

  入庫檢修前,每列動車都需要預診,這個工作在距離動車所2公里左右的入庫線進行。動車所在入庫線路上安裝了LY(輪對故障檢測系統)和受電弓及車頂動態檢測系統,可提前對異常狀態進行檢查。

  空心軸探傷是另一項高科技手段,像B超一樣。機器手臂探頭深入動車車輪輪軸,利用超聲波儀器深度檢測動車車軸內部是否存在缺陷。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