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冬劉曉冬

  大眾網臨沂·海報新聞記者 鄧夢嬌 林鵬 劉元迪

  12月24日夜,臨沂市交警支隊河東大隊湯頭中隊輔警劉曉冬,在執行任務時突發疾病,搶救無效于25日凌晨去世,倒在道路交通管理“百日安全行動”第一線。

  “不敢相信,他才37歲,怎么突然就走了呢?”提起劉曉冬,他的老上級、河東交警大隊濱河中隊中隊長孫建濤至今難以接受,幾度哽咽。

雙百標兵合影(二排左二為劉曉冬)雙百標兵合影(二排左二為劉曉冬)

  熟悉劉曉冬的人說,在從事交警工作的10年間,劉曉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退伍老兵的責任與擔當。他在平凡的崗位上交出了一份不平凡的答卷,讓人欽服。

  “我們失去了一位好戰友”

  “那天晚上估計八點多了,我們還一起執勤,查處了一起酒駕,兩起疑似被吊銷駕照情況。”劉曉冬去世前當晚,與同事高龍他們一同外出夜查。

  24日夜間,劉曉冬結束夜查后,與高龍一起返回辦公室。將案件整理歸檔后,劉曉冬稍事休整。

  沒多久,高龍的電話響了起來。“我胸口難受,感覺渾身沒勁。”聽到劉曉冬電話那邊的聲音,一股不祥的預感襲上高龍心頭。

  放下電話,高龍往中隊院子飛奔。“我過去一看,發現曉冬靠在墻上,表情很痛苦,幾乎都說不出話來了。”不及多想,高龍迅速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很快劉曉冬被送往醫院。

  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去,竟成兩個同事之間的永別。

  “怎么也沒想到,他的身體居然差到這種程度了!”對于戰友的去世,高龍至今耿耿于懷,“在執勤回去的路上,曉冬一點征兆都沒有,一點也沒有表現出不舒服的樣子,還將那輛疑似無證駕駛的車開回了中隊,準備處理”。

  去世前當天下午,劉曉冬還成功處理了一起交通事故。一位老人駕駛三輪車將一輛轎車劃傷。汽車駕駛員堅持讓老人賠償1萬元。經過了解,劉曉冬得知,老人有自己的苦衷。家里一位親戚的孩子得病,老人著急去醫院送錢。見此情景,本著人性化執法的原則,劉曉冬站在雙方的立場進行調解。最終,駕駛員同意處理,老人賠償一定金額,雙方對處理結果都很滿意。

  劉曉冬因公殉職后,無論是同事,還是曾經與他有過深入接觸的朋友,都對他的去世感到惋惜。“劉曉冬做事認真,吃苦耐勞,我們失去了一位好戰友。”這是同事對記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從軍營走進警營

  劉曉冬還有一層光榮的身份:退伍老兵。2000年至2008年,劉曉冬在武警遼寧省總隊某部服役,二級士官退役。

從軍8年,劉曉冬多次被評為優秀訓兵班長從軍8年,劉曉冬多次被評為優秀訓兵班長

  退役前,劉曉冬有過評三級士官的機會。但是考慮再三,劉曉冬婉拒了部隊領導的好意。“他生前不止一次說過,父親去世了,母親退休在家無人照顧,感覺對母親有虧欠。”劉曉冬生前的同事如此說到。

  與此同時,帶著對制服的眷戀,2009年6月,劉曉冬來到交警支隊河東大隊濱河支隊工作。脫下軍裝,換上警服,劉曉冬實現了身份的一次轉換。在他眼里,只要有強大紀律性的單位,自己就心向往之。

  而劉曉冬,也將部隊的優良作風帶到工作崗位中。“走路虎虎生風,接受工作執行起來雷厲風行,有始有終。”從警20年,孫建濤堅定地認為,劉曉冬是他帶過的最好的一個“兵”。

大雪過后,夜間執勤大雪過后,夜間執勤

  “來到中隊后,他迅速實現了角色的轉變。工作之余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很快就成為業務能手。”回憶起十年前初次見到劉曉冬時的場景,孫建濤至今歷歷在目。

  孫建濤現在還記得2014年大年初二處理的那起事故。“晚上九點多了,巡邏至單位附近的加油站時,發現一轎車因速度太快翻車了,車體嚴重變形,車內三人被卡在車里無法動彈。”發現緊急情況后,他帶著劉曉冬和另外一名輔警火速上前救援。

  因為距離消防隊較遠,民警向周圍群眾借來剪刀,剪開了安全帶。劉曉冬不顧身體殘疾,積極參與救助,維持現場秩序。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救援,最終車內三人被救出。

  總在沖鋒的路上

  多種能力的綜合提升,讓劉曉冬在工作中顯得游刃有余。今年湯頭中隊接到河東大隊指揮室指令,一輛套牌車經過湯頭中隊轄區。

  接到指令后,湯頭中隊長徐同輝隨即下達緝查布控指令,兩輛警車隨即出警。一組沿著長深高速往東行駛,一組則沿著206國道向南去。

  此時,正在指揮室協助布控的劉曉冬,發現套牌車出現在206國道偏北方向。眼瞅著套牌車與兩輛警車漸行漸遠。當機立斷,劉曉冬決定駕駛自己的車,前往莒南邊界處,請求當地中隊協助設卡,最終該車被成功攔截。

  “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水平和果斷處置能力,是很難做到的。”事后,提起劉曉冬的積極主動,徐同輝直豎大拇指。

  在湯頭中隊的墻上,掛著一面“為民服務 盡職盡責”的錦旗。這面錦旗,映襯著著劉曉冬和同事們的辛勤付出。

  2016年初秋的一天,大霧彌漫。劉曉冬和同事外出巡邏,途徑湯泉路附近時,看到一位市民在路邊踱步,似乎很著急。上前一問,才知道這位駕駛員因為大霧未看清,將低速貨車開進了溝里。見此情景,劉曉冬和同事們抬車頭、墊石頭,打著手電筒,將貨車開出水溝。

  等忙活完大家才發現,衣服上濺上了一身污泥。

  耐心公正,對群眾情真意切

  “劉曉冬,這么好的一個民警,走了太可惜了。”原河東區湯頭官莊村村主任蓋慶寬,以前經常協助民警處理事故,得知劉曉冬因公殉職后幾度哽咽。

田間地頭話安全田間地頭話安全

  蓋慶寬家附近路段交通事故頻發,2014年大雪突襲,發現3輛轎車相撞2人受傷后,第一時間報了警。“當時就是曉冬過來處理的事故,幫忙將傷員抬上救護車,疏通交通。令人在意的是他走路一瘸一拐的,還以為他雪天路滑摔傷了呢。”蓋慶寬說。

  之后,蓋慶寬在自家附近,經常能看見劉曉冬處理交通事故的身影,漸漸變得熟悉起來。今年夏天,一輛三輪車與其他車輛發生剮蹭,駕駛員摔的厲害。劉曉冬將當事人安置好,又著手讓路段恢復正常通行。30多度高溫下,劉曉冬頭頂烈日站了一個多小時,汗如雨下。

  “曉冬不僅做事認真,還非常有耐心公正。”蓋慶寬說,自己有一次去交警中隊處理事故,是劉曉冬經手辦理的,以為有些交情可以向著自己說話,最后落了空。劉曉冬公事公辦,叫來了雙方當事人,耐心進行協調。“對方不懂法律,遇到一時處理不了的交通事故,心里有火破口大罵。多虧曉冬脾氣好,業務能力過硬,最終我們雙方協商解決了此事。”

  七級傷殘,他卻一年協助處理2000起事故

  認識劉曉冬的人都知道,他無法完成身體下蹲動作。七年前的那起事故,給他造成了七級傷殘的創傷。

  2011年6月,劉曉冬在執行任務時,被一輛套牌嫌疑轎車撞成重傷,致使腿部多處骨折,留下終身殘疾。住院6個月期間,每當有人來看望他,他說的最多的是“希望早日回到工作崗位”。最終,他在傷勢未痊愈的情況下堅持返回工作崗位。

  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領導將劉曉冬安排到了內勤崗位,負責協助處理交通事故。

揮淚送別輔警劉曉冬揮淚送別輔警劉曉冬

  換的是崗位,不變的是熱情。在新的崗位上,劉曉冬干得非常出色。徐同輝介紹,劉曉冬主要負責財產損失類案子,如果能夠調解的案子,就現場調解。若不能,就將資料、視頻等帶回大廳登記,等待當事人前來處理。“常常需要電話約當事人多次,才來處理。來了之后,還要耐心細致反復溝通。”徐同輝這樣講述著劉曉冬生前的工作狀態,如果當事人對事故認定有疑義,劉曉冬需要和同事前往現場,甚至走村入戶,詳細認真調查,工作異常繁瑣。

  在孫建濤眼里,劉曉冬的內勤工作非常優秀。“所有的違法處理、事故處理都由劉曉冬協助完成。”孫建濤說,劉曉冬責任心強,接手的事故,都建成文件夾,每月、每年也建立相應文件夾,需要查找隨時可以找到。在劉曉冬手里、小車營運車輛、危化品車輛公交車都建起了檔案,包括車輛隱患、事故處理檔案等,非常工整。為此,其他中隊還專門學習。

  據統計,湯頭中隊每天要處理七八起事故。“一年下來,劉曉冬圓滿協助完成兩千余起事故處理工作。就憑這點,中隊沒有一個不服氣的!”徐同輝說。

  2013年、2014年,劉曉冬連續兩年被交警支隊表彰為先進工作者,2018年6月,他被評為全市公安交警系統“嚴格執法 親情服務”輔警標兵。一份份沉甸甸的榮譽,是他工作成績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