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對濟南城市發展史來說,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濟南第一條地鐵——軌道R1線正式開通,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辦開通儀式并邀請濟南市民乘坐體驗。

  放眼全國,一個城市有無地鐵,可以說是其發展實力的標志之一,青島是率先在山東省實現通地鐵的城市,濟南緊隨其后,值得慶賀。作為省會城市的濟南,因為泉水的特殊地質結構,這些年來讓地鐵建設一直在漫長的探測論證之中,首條選擇向西開建,也多少當初設計與論證時與保泉有很大的關系。

  因為不了解上述建設背景,在開通的同時,網上出現了一些玩笑段子:一條從郊區開往郊區的地鐵。可以說,段子歸段子,但從這段子之中,我們可以讀出以下幾點民生期待:

  首先,濟南確實需要地鐵,而且不是一般的需要,作為一座800余萬名常住人口的大城市,其東西狹長的地形,讓東西交通承擔了巨大壓力,在2003年建成的雙向十車道至十二車道的經十路,建成開通時,馬路寬得讓一些人當場跌眼鏡,背地里大罵浪費,可短短幾年過去,就擁堵得讓人懷疑人生,如果沒有這條主干線,這個城市估計堵得讓人天天感動流淚。

  濟南西部不需要地鐵嗎?太需要了!上下班高峰去走走就知道了,才開通不久的二環南高架,在104黨家莊那段,上下班那個堵的感動,你親身車車去試試就知道這感動有多深刻了。之所以大家都對中心城區沒有開通地鐵有些失望,那是因為市中心更堵,更需要地鐵。地鐵是“郊區開往郊區”了。其實這個段子背后折射的是,城市快速發展與落后的交通設施之間的矛盾,是城市快速擴張與落后的道路提升之間矛盾,是急增的人口與落后的城市功能配套之間的矛盾。這說明泉城濟南市民對地鐵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很大,地鐵建設急需提速提速再提速。

  其次,是對城市功能、產業提升的焦慮感。

  “寧要城東一張床,不要城西一座房”,這是人們歷來對濟南東西的固定認知。西部城區這些年一直在努力,但是你努力的時候,城東也在努力,而且發展得更快。這些從兩地房價的比較就可窺見一斑。

  從筆者這些年的采訪經歷感受來看,西部很著急!很焦慮!很努力!

  西部新城這些年其實發展也很快,濟南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視西部崛起,把創新谷劃歸高新區管理就可明白政府的苦心。一個地區產業的發展,需要各種設施的帶動,而交通大動脈的帶動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北跨架橋,西進修路,是發展之必需要更是首選,對當地產業具有“輸血”功能,勢必將帶動人流物流,商圈等等各個方面的興起。

三是人們對濟南城市精神生活幸福指數的期盼。三是人們對濟南城市精神生活幸福指數的期盼。

  一條地鐵能提升人們多大的幸福指數?不好量化,但是有一條,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數,需要文化的滋養和提升,這是毫無疑問的。

  而濟南的首條地鐵,未來必將承擔這樣的使命。

  濟南這些年的發展,有一個讓人值得深思的地方,就是各大高校的外遷,究竟讓濟南城市獲得了什么?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不說,失敗的就是誠基和萬豪,這是拆了兩所高校建出來的兩個“血栓”,成了城市治不好的“心絞痛”。

  濟南城區的高校,除了山東大學幾個校區之外,絕大多數都集中在了長清大學城和章丘大學城。尤其以長清大學城居多,現在大學生人數在20多萬人,濟南將其定位為智創中心,人才基地。

  可以說,作為一座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不僅要發揚歷史傳統,也需要培育現代文明,高校與城市的品格精神,現在越來越被各大城市所重視,甚至出現各地不惜重金邀請知名高校去當地建設分校的熱潮,長清大學城經過近十年滋養,逐漸發展成一塊文化寶地,通過地鐵帶動及智慧產業的發展,把大學城的功能定位再次提升,促進周邊智慧產業的再發展,從而將其盡快融入中心城區。當然這仍然需要一段發展時間,只有讓長清發展成為中心城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文化郊區”,這才是真正實現其產城融合、文化融合。

  當然,一條地鐵,承載的民生期盼還有很多,仍需濟南市不斷努力。但愿,濟南的地鐵能夠快速成線,成網,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