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新華社發布消息,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

  這意味著,萊蕪這座地級市將停留在27歲,被寫進了歷史。

止步27歲止步27歲

  到2018年11月,萊蕪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剛跨入第27個年頭。

  萊蕪古稱嬴、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在這里發生過“長勺之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曾在此發動了著名的“萊蕪戰役”。

  1945年10月,民主政權恢復原萊蕪縣建制,歸屬原泰安專署,全縣劃為13個區。1958年,泰安專署撤銷,屬濟南市。1961年泰安專署恢復,萊蕪還是歸屬泰安專署。1983年8月,撤銷萊蕪縣設立萊蕪市(省轄縣級),轄1個鎮、14個公社,91個管理區。

  1988年8月,當時的山東省民政廳主要領導、泰安市委領導等向萊蕪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傳達省委常委關于“萊蕪市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將新泰市寨子鄉、沂源縣黃莊鎮劃歸為萊蕪市”的決定,責成萊蕪市與萊鋼集團共同向省里提交報告。自此開始辦理有關事宜,1989年5月報國務院待批。

  1992年11月,國務院下發國函〔1992〕182號文件,批復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萊蕪市升為地級市的報告。同意萊蕪升格為地級市,設立萊城區、鋼城區。

  次月,山東省、泰安市、萊蕪市主要負責人和省籌建地級萊蕪市領導小組成員在濟南召開聯席會議,傳達國務院的批復,宣布省籌建地級萊蕪市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名單,部署籌建工作。地級萊蕪市籌建工作全面展開。不久,地級萊蕪市市直部門和萊城區、鋼城區籌備組組成人員到位,山東省委公布地級萊蕪市領導班子組成人員。

  工業立市

  萊蕪因鋼而立、因鋼而興。工業是立市之本,萊蕪鋼鐵集團在萊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8年1月,時任萊蕪市市長的梅建華在政府工報告中,介紹2018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時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工業立市、生態建市、創新興市、質量強市戰略,推進泰嘉不銹鋼深加工、萊鋼裝配式建筑等產業鏈項目,打造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市,提升產品產業競爭力,再造實體經濟新輝煌。”

  萊蕪僅下轄萊城、鋼城兩區,“鋼城”的名稱就是因萊鋼而起。在鋼城區官網的介紹中第一句就是“鋼城區是國有大型鋼鐵企業萊鋼集團、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駐地”。

  1969年11月,萊蕪鋼鐵工程指揮部在濟南成立。1972年9月15日定名為萊蕪鋼鐵廠。1999年5月18日,萊蕪鋼鐵集團暨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創立。2008年3月17 日,由濟鋼、萊鋼和山東冶金工業總公司所屬單位重組設立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事實上,鋼鐵業所屬的第二產業一直在萊蕪市的產業結構中占比最高。

  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萊蕪市地區生產總值(GDP)499.95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7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84.2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188億元,增長7.3%。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分析說,萊蕪的經濟體量偏小,這可能會造成萊蕪抗經濟周期的能力偏弱,比如萊蕪嚴重依賴鋼鐵產業,鋼鐵業的起起落落必將會對萊蕪發展產生極大影響,一旦行業不景氣,萊蕪的經濟狀況和財政狀況就會比較吃力。

  經濟墊底

  雖然向來以“因鋼而立、因鋼而興”自居,但是僅依托一個萊蕪鋼鐵集團,萊蕪的經濟總量在山東省各地市中長期墊底。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發現,2018年上半年,山東省下轄的17地市地區生產總值(GDP)排名從前到后依次是青島、煙臺、濟南、濰坊、淄博、濟寧、臨沂、東營、泰安、威海、德州、聊城、菏澤、濱州、棗莊、日照、萊蕪。

  不僅如此,萊蕪市的經濟總量甚至比不過山東省內很多區縣。

  澎湃新聞匯總發現,2018年上半年,萊蕪市地區生產總值(GDP)499.95億元,山東省內共有14個區縣高于萊蕪,分別是青島黃島區、濟南歷下區、青島即墨區、淄博張店區、龍口市、膠州市、榮成市、滕州市、青島城陽區、濟南章丘區、青島市南區、鄒城市、淄博臨淄區、臨沂蘭山區。

  墊底的不僅是經濟總量,萊蕪的人口、區劃面積也是山東省17地市中最少的。萊蕪市轄萊城區、鋼城區和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雪野旅游區、萊蕪經濟開發區、萊蕪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總面積2246.33平方公里,人口137.58萬。

  董彥嶺認為,萊蕪一共兩個行政區,本身存在與濟南實現一體化發展的需求,并且很早就主動對接濟南,在這種前提下,濟南和萊蕪實現一體化發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一體化發展是雙方的共同需求,也有助于將來實現共贏,尤其是從行政管理的角度講,撤銷一個規模過小的市,往往能夠實現城市規模化發展。

  濟萊同城

  作為山東省內經濟長期墊底的地級市,萊蕪市一直有“抱大腿”的想法,而省會濟南也早有意將其拉入麾下。

  早在2013年8月,山東省政府印發的《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就曾特別提出建設“濟萊協作區”的概念。

  該規劃提出,立足于拓展省會城市戰略發展空間,增強輻射帶動功能,推動萊蕪優化結構壯大實力,啟動建設濟南萊蕪協作區,實現兩市同城化發展。

  同時,該規劃還提出從交通、通信、戶籍管理、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等五個方面實現同城化。

  2013年底,濟萊協作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濟南市委市政府駐地正式成立,下設綜合組、規劃建設組、社會事業組三個工作組統一協調推進濟萊兩市一體化發展。

  隨后,濟南、萊蕪兩市居民身份證通辦業務開通,兩地還實現了跨地域戶口遷移“一站辦結”。但是,更為關鍵的軌道交通建設、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進展緩慢。

  濟萊高鐵

  高鐵建設一直是濟萊兩地最為關注的焦點,也是兩地同城化的核心舉措。

  據《濟南時報》2018年10月9日報道,10月8日,濟萊高鐵項目前期工作籌備組公布了新建濟南至萊蕪高速鐵路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信息。

  根據公示,濟萊高鐵項目正線全長117公里,其中路基78處,總長度27公里,線路長度占比為22.66%,橋梁52座,總長度49公里,線路長度占比為41.87%,隧道23座,總長度41公里,線路長度占比為35.47%。新建膠濟上行聯絡線2.371公里。濟南段限速200公里/小時,其余路段為350公里/小時。項目總投資約170.7億元,建設總工期為4年。

  濟萊高鐵自濟南新東站向東引出,沿線設置濟南新東站、港溝站、章丘南站、雪野站、萊蕪北站、鋼城東站共6個站點。

  濟萊高鐵橋梁和隧道占全線總長高達77.34%。2017年12月底,濟萊高鐵先期輔助工程林家隧道開工,林家隧道位于萊蕪市雪野旅游區,隧道全長4540米,該工程投資約33000萬元,建設工期按30個月考慮。根據萊蕪市環保部門審批的林家隧道輔助工程環評報告顯示,濟萊高鐵林家隧道區段為先期開工的區段。

  《濟南時報》上述報道透露,2022年濟萊高鐵或將建成通車。項目通車后,如果萊蕪人從家門口上高鐵,到濟南只需23分鐘,去北京將節省1/3的時間。

  破解區劃界限

  伴隨著濟萊高鐵2020年建成通車,萊蕪將在交通方面與濟南實現同城化。

  董彥嶺認為,從根本上講,行政區劃界限是濟萊同城化進展緩慢的主要障礙之一。

  有山東省政界人士告訴澎湃新聞,山東省從2017年開始著手推動萊蕪并入濟南,并迅速形成方案上報國務院。

  1月9日,新華社發布消息,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

  在撤市并區的消息公布之前,一則關于萊蕪的人事任命值得關注。2018年10月1日,《萊蕪日報》發布消息稱,“日前,省委批準:張宏偉同志任中共萊蕪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

  在張宏偉調任之前,萊蕪市長一職由市委書記梅建華兼任。

  在很多山東政界人士看來,此前擔任臨沂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長的張宏偉由革命老區臨沂,調往經濟實力最弱的萊蕪繼續擔任市委專職副書記的可能性不大,此次人事調動不排除另有深意。

  上任后的第一個工作日(10月8日),張宏偉就到萊城區、鋼城區調研,并分別召開座談會聽取情況匯報。張宏偉要求,萊城區要不斷提升在全市乃至魯中地區的首位度;鋼城區堅持工業立區不動搖,支持萊鋼大力發展鋼鐵衍生品和精深加工業。

  不過,截至目前,官方還尚未披露梅建華、張宏偉等原萊蕪市領導干部的最新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