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濟南市經濟工作會議暨“四個中心”建設推進大會召開,會議明確提出“1+474”工作體系,明確將交通樞紐建設列為七大攻堅之一。

  濟南濟寧建高鐵

  米字格局將形成

  高鐵時代來臨,作為京滬線上的節點城市,濟南持續發力,建設區域性的米字形高鐵網,打造鐵路樞紐。推動鄭濟、濟萊、濟濱、黃臺聯絡線、濟濟(濟寧)等高速鐵路規劃建設。

  目前濟萊高鐵已經開工建設,濟萊高鐵西起濟南東站,向東經章丘區,向南經萊蕪雪野旅游區、萊蕪區、高新區,終點鋼城區,為雙線客運專線,全線布設6個車站:濟南東、港溝、章丘南、雪野、萊蕪北、鋼城東。按照計劃,濟萊城鐵將于2020年通車。

  根據《環渤海地區山東省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調整)》,濟濱城際鐵路將從濟南新東站引出,經濟南遙墻國際機場、濟陽區、商河縣、惠民縣進入濱州市,長124公里,并在濱州市接入濱州至濰坊濱海高鐵。

  鄭濟高鐵東起山東濟南,途經聊城、濮陽,西至河南鄭州,全線共設7座車站,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目前濟南到鄭州坐高鐵需要繞道徐州,停留大約半小時,全程耗時3.5-4小時。鄭濟高鐵通車后,鄭州到濟南兩個小時以內就能解決。

  黃臺聯絡線位于歷城區,途經東風街道辦、華山街道辦和王舍人街道辦。新建線路起自膠濟線黃臺站東咽喉,接入濟青高鐵濟南新東站西咽喉。建成后將實現濟南西站、濟南站、濟南新東站三個主要客運站的互聯互通。未來連通后,從濟南站出發,不到10分鐘便可到達濟南新東站。

  濟濟(濟寧)高鐵從濟南西站引出,終點站為濟寧市,形成山水圣人線路。屆時,濟濟高鐵將與魯南高鐵交會于濟寧,濟寧成為新的交通樞紐城市。不論是去鄭州、日照,還是去長江經濟帶城市都非常方便。

  米字形高鐵網

  三四年成形

  2013年,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出爐,規劃范圍為省會濟南及周邊的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共7市,52個縣(市、區)。總人口3368萬人,國土面積52076平方公里,分別占全省34.8%和33.2%。規劃期為2013年至2020年。

  2014年,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城際鐵路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復后,高鐵項目全部啟動建設,2018年是節點之年。在地理位置上,按垂直距離測算,以濟南為中心,最近的到泰安60公里,到萊蕪70公里,最遠的在110公里至120公里。

  按照城際鐵路測算速度,濟南到達周邊六市不會超過1個小時,是一個城市生活圈,城際鐵路的建設,讓圈內各市距離變得非常近,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濟南到泰安坐高鐵需要20分鐘,到淄博大約40分鐘,到德州24—40分鐘。按照目前的規劃,高鐵打通后,從濟南到萊蕪線路總長度約116公里,按照設計速度350公里/小時算僅需要20分鐘,到濱州大約需要半小時。

  從目前的高鐵建設進度來說,濟南已經有了京滬高鐵、石濟客專以及濟青高鐵,它們組成了“米”字形的西北、正北、西南以及東部方向,目前正在建設的鄭濟高鐵、濟萊城鐵組成了“米”字形的西南以及東南方向,而規劃中的濟濱城鐵、濟濟高鐵將組成米字網的東北方向和正南方向。

  濟青高鐵已經正式通車,按照規劃濟萊城鐵將于2020年通車,鄭濟高鐵將于2021年通車,也就是說,在未來的三年內,濟南“米”字形高鐵網將最終成形。

  業內人士指出,“米”字形的網絡建成以后,會把一些資源全都吸收到濟南這個地方來,濟南可以很快地發展成為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這些中心可以帶動周邊其他地區的發展,進一步提高濟南省會首位度,然后再進一步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