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記者18日從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工作人員處獲悉,日本籍八路軍老兵小林寬澄于16日晚9時19分在日本去世,享年99歲。據介紹,小林寬澄是參加過抗戰的日本籍老兵中,最后一個離世的。
1940年,本是一名僧侶的小林寬澄被征入日本軍隊卷入戰爭,到山東作戰。被俘后他發現所謂的“正義”之戰其實是一場侵略,從此加入八路軍走上了反對戰爭,呼喚和平的道路。戰后回到日本,即便身處長達50年的監視之中,他依然從未忘記自己曾是一名八路軍。

他是日本人也是老八路
1919年9月2日,小林寬澄出生于和尚世家,從小聰明好學,在父親(寺廟的方丈)諄諄教導下,19歲時考取了和尚的資格。1940年夏天,一紙征兵令,他成了日本侵略軍的一員,被派到山東。1941年6月的一天凌晨,八路軍在山東省牟平縣伏擊到一個日軍小分隊,俘虜了兩個日本兵。其中一個就是小林寬澄。剛被抓到時,小林寬澄想過多種方式逃跑。但隨后在八路軍優待俘虜政策感召下,在敵工科人員的教育下,1941年9月18日,小林加入了八路軍,積極進行反戰宣傳工作,先后擔任反戰聯盟支隊長、支部書記等職。
小林寬澄隨后在1942年和1943年先后兩次來到山東省新泰縣龍亭區工作。他出生入死,在離日軍據點僅三、四百米遠的地方對日軍官兵進行反戰宣傳。小林寬澄的喊話內容主要是以一個曾經的侵華日軍身份勸說據點里的日軍不要再繼續這場侵略戰爭。每一次勸說他都充滿真誠,有時他還會給據點里的日軍唱起日本民歌,喚起他們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放棄在中國的罪惡行徑。

1947年秋,小林寬澄奉命趕往東北參加解放戰爭。1948年,他擔任濟南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干部,專門負責管理日僑工作。不少日軍戰俘、日本僑民,都是由他做了一些具體工作后順利回到了日本。1953年,小林寬澄以內蒙古豐鎮人民醫院副院長的假身份開始為回國做準備。在那里,經人介紹他結識了四野部隊中的一位日本籍女護士,不久兩人結婚生子,在豐鎮生活了三年。直到1955年,小林寬澄才帶著妻兒從天津港坐船回到日本,在中國足足生活了15年。
由于是在山東被俘,又在山東參加了八路軍,并長期在山東工作、生活,小林寬澄的普通話很有膠東半島的味道。2015年,在抗戰勝利70周年的時候,有國內的記者專門跑到東京采訪他,他還特意提到,他愛吃餃子,那種帶有大蔥味的。

退休后多次回到中國
小林寬澄對中國的感情至深,從他給子女取的名字上都有著明顯的印記。
小林寬澄一家于1955年12月離開內蒙古豐鎮回日本。小林的大兒子在豐鎮出生。因為1954年中國公布了憲法,他給兒子起名“憲明”,小名叫“友好”。他的夫人帶著6個月的身孕離開豐鎮,到了日本生下了女兒。為了紀念豐鎮給她取名叫“豐子”。
回國后的小林一直受到監視,直到85歲后才解除,但他依然四處演講作報告,揭露日本侵華戰爭的真相。
在中國戰場上被俘后加入八路的日本兵大約有1000多人,有很多人隨著1945年的人潮回到了日本,從此將過去的那段歷史深深隱藏。而小林寬澄等著名日籍八路軍人,不但繼續加入了日本共產黨,還成立了后“反戰同盟”——椰子實會,他去世前曾擔任該會會長。

“椰子的日語發音是八、四,是紀念八路軍、新四軍的意思?!毙×謱挸谓o媒體介紹說:“‘椰子實會’的會員們關心政治,反對安倍政權修改和平憲法、反對日本走軍國主義之路,反對日本政府首腦參拜靖國神社,反對自衛隊出兵海外行使集體自衛權,維護中日兩國友好關系?!?/p>
小林寬澄后來多次回到中國,2005年他來北京參加抗戰勝利60周年大會;2008年他先后兩次到濟南、內蒙古,尋找當年曾經掩護過他的老鄉,探訪他曾經工作過的醫院;20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際,他再次回到濟南,與一同奮戰過的老八路敘舊,為犧牲的日籍八路宮川英男掃墓……

2015年9月3日,當時已經96歲高齡的小林寬澄還受邀來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當天,他還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看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并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建偉 整理
部分資料據人民網、北京青年報等
(壹點號 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