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副院長被診“癡呆”騙醫保,一場黑色幽默

▲1月17日上午,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副院長謝某辦公室內見到了當事人謝某。新京報記者 大路 攝
“要我真是癡呆的話,還能這樣和你說話嗎?”1月17日,北大國際醫院副院長謝某面對質疑,向新京報記者承認指使相關科室醫生,將自己虛假診斷為“癡呆”。這名副院長曾被該院神經內科多名醫師診斷為“中重度癡呆”“癡呆”,并多次刷醫保卡開藥。還有人舉報該院肛腸外科一名副主任醫師會根據患者是否持醫保結算增減病癥,凡使用醫保結算的患者,幾乎都患有“疔瘡腫毒”。
涉事醫院是校企聯合投資興建的非公立醫院,聽上去名頭響亮得很,很能唬人。只是沒想到,居然是由一名“中重度癡呆”患者在當副院長。
不得不說,副院長親自出馬冒充“癡呆”患者,這么明目張膽地騙刷醫保卡開藥,虛假診斷的疾病還那么奇葩,實在有些匪夷所思。“副院長”、“冒充”、“癡呆”……這些關鍵詞的詭異組合,就讓人忍不住感慨一聲:見過騙保的,沒見過這樣操作的。
無論是副院長指使醫生將自己虛假診斷為“癡呆”,還是肛腸外科副主任醫生看過的持醫保結算患者都患有“疔瘡腫毒”,均指向該醫院可能存在騙取醫保基金的行為。
醫保基金是參保民眾的“救命錢”,不是也不能是“唐僧肉”。但在經濟利益驅使下,打醫保基金主意的“妖魔鬼怪”不少,這其中還有些醫療機構。誘導參保人員住院、盜刷和冒用參保人員社會保障卡、偽造醫療文書或票據、協助參保人員套取醫保基金、虛記或多記醫療服務費用,凡此種種,媒體雖然多番曝光,騙保者卻“前赴后繼”。

打擊醫療機構騙取醫保基金,相關部門也一直非常重視。去年9月,國家醫保局聯合衛生健康委、公安部、藥監局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打擊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的專項行動。11月14日央視《焦點訪談》曝光沈陽市兩家醫院騙取醫保基金的案件后,國家醫保局又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專項行動“回頭看”。而從該醫院的亂象看,有些逾矩者似乎并未被震懾住,即便在“回頭看”的風頭上,仍敢以身試法。
從這些案例看,騙保事件通常性質惡劣,會產生極壞影響,但騙保手段卻并不見得有多高明。這暴露出醫保基金監管工作仍有漏洞需要堵塞。身為醫院的在職副院長,不大可能是個“癡呆”,但卻突破醫保審核關口,這就是種提醒。
刑法解釋明確規定,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金或者其他社會保險待遇的,屬于刑法第266條規定的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騙取國家醫保基金,因此是詐騙犯罪。而騙保的醫院應該取消其醫保定點機構資格,騙保的醫療工作者更應該嚴懲不貸。
醫保基金關系到公眾切身利益,保障醫保基金安全運行,需要群眾舉報,需要媒體曝光,更需要監管有力,需要執法必嚴。涉事醫院的“癡呆”副院長以及“疔瘡腫毒”副主任到底是怎么回事,期望有關方面在嚴肅調查基礎上加以廓清。對那些騙保者,依法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畢竟,騙保也是一種“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