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運成新趨勢,旅游專家:建議延長春節長假
“旅游需求需要釋放,但現在長假不夠,春節長假當然就會更多用來旅游,促進反向春運的增長。”
劉素楠

記者 | 梁宙
與往年不一樣,在上海浦東工作的80后夫妻小曾和小雪今年春節打算不回老家——他們把母親接過來一起過年。
小雪與春運“積怨已久”。2012年2月1日,她從江西回貴州老家。全國鐵路剛剛實行網絡售票和電話訂票,她只買到了一張無座票,需要20個小時的乘車時間。她記得自己在車廂銜接處坐在行李上,人們身上的汗味、桶裝泡面的味道、廁所穢物的臭味和煙味混雜在一起,“又臭又臟”。
全世界最大的人口遷徙活動——春運的人數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年平均增長5.6%,到2012年增長率接近10%,春運客流量凈增長量達到2億人次,首次突破30億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小曾來自江西省萍鄉市湖塘村,距離上海約970公里。2007年,他首次離開家鄉前往上海求學時,從老家湖塘村乘坐小巴穿越湘贛邊界,到了湖南省大瑤鎮,又換乘了一輛小巴,途徑瀏陽,直達長沙,再經過14個小時的火車之旅,到達上海。
20多年來,他的春節都在曾氏家族的相互拜年、探訪中熱鬧度過。2012年,他從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進入醫院接受為期3年的規范化培訓。時間不再那么自由,再加上火車票難搶、機票又貴,回家過年變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但今年不同,夫妻倆在上海買了房子,1月23號搬家,新年就在新家過。
因為搬家和過年的日子離得很近,他們向父母尋求支援,最終小雪的母親陳久會來到了上海。小雪算了一筆賬:如果回老家遵義,火車票難買且耗時長,買機票的話一家三口就要花去7000-8000元。而遵義到上海的機票正在打折,只需600多元。
1月12日,56歲的陳久會一大早便從遵義新舟機場出發,上午9時許到達上海。這次,帶著家鄉美食和一手好廚藝,她準備給女兒女婿好好過個年。“長輩能來還是要來,這樣才有過年的氣氛。他們回不了,我們就過來。”
在遵義老家,臘月十幾就開始張羅過年的事了。但今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貴州的臘肉無法帶到上海,陳久會感到有些遺憾。但她本人就是行走的家鄉美食廚師,包湯圓、餃子,粑粑、酸湯豆腐、甜酸羊肉、絲娃娃、酸辣粉,炒洋芋,完全不在話下。她的行李箱塞滿了家鄉的米粉、鹵鴨和各種各樣的辣椒。
除夕之夜,小曾要值班。大年初一出夜班之后,他打算帶丈母娘去迪士尼樂園、海昌極地海洋世界逛逛。陳久會絲毫不掩飾喜悅之情:“只要他們帶我去,什么景點我都感興趣。”
2019年春運從1月21日開始,到3月1日結束,共40天,預計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9億人次。回老家不再是唯一一個選擇,不少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們,和小曾、小雪一樣,選擇接父母來自己工作的城市團圓。
據攜程火車票相關專家透露,反向過年將成為2019年春運新趨勢。自除夕車票開售后,從國內三、四線城市前往主要一、二線城市的火車票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購票高峰。“在反向過年的購票群體中,80后的占比接近7成。”
攜程大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島、寧波、廈門是“反向春運”十大熱門目的地,除夕前一周前往這些城市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40%。從攜程用戶預訂數據來看,飛往上述城市的機票訂單中,兒童旅客占比同比增加39%,50以上旅客占比同比增加42%。其中,“四老一小”訂單顯著增長,不少人把雙方父母都接到自己身邊過年。
攜程火車票專家認為,近兩年“反向過年”風靡于年輕人群體中,不僅能有效緩解集中返鄉的壓力,還能一定程度上利用春節期間的閑置資源,對于整個市場而言,益處良多。
數據顯示,鐵路春運傳統高峰的反方向客流每年增長9%左右。1月18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李文新在會上表示,鐵路部門希望、也樂見反向春運成為新趨勢,鐵路運力運用將更加充分,各方向客流將更加均衡,旅客出行將會更加暢通。他透露,春運期間鐵路部門對部分的非傳統熱門方向列車票價,將采取票價打折優惠,最高折扣可至6.5折。
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創產業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長劉思敏認為,反向春運現象的出現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中國人有春節團聚的需求,為了避免春運期間的交通擁堵、買票難、票價貴等問題,將留守在老家的父母接到工作的城市過年,同樣能達到團聚目的;另一方面,旅游消費已經成為中國人消費升級的載體和路徑,反向春運,兼顧團聚和旅游需求。
“春節功能的演變是必然的。”在他看來,以往農耕文明時期,人們在經過三個季節的忙碌之后,進入冬閑,需要團聚、慶祝、迎接新年,春節也便成為一年中最重要的時間節點。到了今天,春節原有的功能在工業文明沖擊下只剩下團聚功能,過節的儀式感和文化習俗已經大為簡化。
“現在大家族瓦解了,變成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當然主要就是父母和子女的團聚了。小規模的團聚加上反向交通的便利性、經濟性,以及社會轉型、觀念的轉變,為反向春運的新趨勢奠定了基礎。”劉思敏對界面新聞解釋。
在劉思敏看來,雖然春運客流量總體下降,但反向春運將持續增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長,旅游需求需要釋放,但現在長假不夠,春節長假當然就會更多用來旅游,促進反向春運的增長。”
他認為長假短缺仍然是制約旅游業發展的瓶頸。他建議恢復五一黃金周,在8月上旬再增加一個避暑黃金周,同時把春節長假延長,“才能滿足大家對長假的基本需求”。
(本文來自于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