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二期工程正全面建設中。此前的2018年9月,趙堌堆鄉的賈莊和郭蔡、小路口鎮的東雷莊三個村的居民遷入新建的翠屏家園,608戶、1713人遷出“水窩子”,搬進小洋樓,不僅居住生活條件大改善,而且更實現更樂業、收入實現翻番。

閆記方早早地貼上春聯。閆記方早早地貼上春聯。

  搬遷好不好

  聽聽鳳凰琴聲

  1月31日,翠屏家園3號樓前的停車位上,一輛香檳色的面包車停在尚未發芽的景觀樹旁,右觀后鏡上的紅絲帶顯示著“新家庭成員”的身份。

  “2018遷新居,兒孫打工進園區;76歲住樓房,全家老少喜洋洋……”三單元樓上傳來斷斷續續的鳳凰琴聲,孩子們三五成群的追逐嬉戲聲,映襯著春節的歡快氣氛。

  四樓東戶,空調吹著溫馨的小風,身著坎肩的閆記方撥弄著藍色調的鳳凰琴。“剛才彈的《小放牛》(曲牌名)。”閆記方樂呵呵地說。

  闖過關東、曾經漂泊的閆記方對現在的生活頗為滿意,尤其對從灘外(賈莊村)搬到灘內(翠屏家園)更是溢于言表。

  “可不用輪番修屋子了。”長舒一口氣,閆記方說,在賈莊生活時,他曾修過三次屋子。第一次是從河北邯鄲返回梁山小路口公社時,他在老家建了一間東向的屋子。后來因為上水(汛期發水),又建起半泥半磚的屋子。1990年左右,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閆記方蓋起五間大瓦房,而且還是出廈的。

  “出門上臺子、騎車騎不動、皮鞋老灌沙……”原來在灘外生活和現在沒法比。閆記方說,縣里雖然不斷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但總體上還是不如在灘內生活更方便。

  黃河灘區土生土長的姑娘李愛香也是梁山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的受益者,“此前一天只有兩班城鄉客車通往梁山縣城,底盤低的轎車也無法通行,念書時去學校搖搖晃晃一個多小時。”

  她說:現在公交車直通到翠屏家園,出門太方便了。

  蔡月萍講述介紹對象的高興事兒。

  從灘內搬到灘外

  小伙找對象都有底氣

  灘內、灘外,在當地人心里的分量可是不一樣。

  15號樓的蔡月萍對此感同身受。她是郭蔡村的媒人,可沒少給附近的小伙子、大姑娘介紹對象。

  “今天上午剛介紹了一對。兒子打工回來了,連飯沒顧上吃,就趕緊回來了。”蔡月萍說,搬到灘外,給人介紹對象時都覺得有底氣了呢。

  灘內往灘外嫁容易,但灘外往灘內嫁可不容易。“原來給人介紹對象,先問灘內的、灘外的。”蔡月萍樂呵呵地說,如果聽說往灘內介紹,大部分女方家長不樂意,女孩聽了也是噘嘴。

  搬到灘外來,這些都不是問題了,同等條件下,可比原來好介紹多了。“又介紹過三對。”蔡月萍說,其中一對是16號樓,還在撮合。另一對已經成了,12月份結婚的,我也參加他們的婚宴了。

  蔡月萍是個性格開朗的老人,說起她從事的美好事業,總是樂呵呵地,說到高興的事兒,還用手掩面和您靠近點說悄悄話。

王慶東一家新全家福。王慶東一家新全家福。

   通了天然氣

  母親不再拾柴火

  “快看看鍋,別糊鍋!”王慶東一家正在炸丸子,在新家里迎接第一個春節。

  鍋里熱氣騰騰,客廳里擺滿瓜子、糖果。“你看布置得花里胡哨的,都是我家孩子布置的!兒子學藝術設計的。”王慶東滿臉自豪地說,搬了新家,也買了小汽車,帶母親出門更方便了。”

  談起母親,王慶東頓時沮喪了不少。一年前母親出門撿柴火,老家路面高低不平,沙土地上行車困難。母親騎著電動三輪車不慎摔倒,車子壓在身上,小腿骨折,路過的鄰居將母親扶起,母親自己騎車回了家。

王慶東一家在老家的全家福。王慶東一家在老家的全家福。

  “現在母親的腿部還有20根鋼釘,自己當時不在家,現在想起來就無比自責。”王慶東時不時看向母親,現在好了,新房子里通了天然氣,生火做飯更方便了。

  坐在一旁的母親忍不住嗆聲,“天然氣不要花錢啊,我還是想去拾柴火。”

翠屏家園干凈、整潔的環境。翠屏家園干凈、整潔的環境。

  安居更要樂業

  家門口上班收入翻番

  安居更要樂業。

  搬過來、住進來,安下心,這才是梁山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的根本目的。在安下心方面,梁山縣提前籌劃、整體布局,在社區配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醫院、小學、幼兒園等基礎設施,還在社區附近規劃建設了產業園,讓搬過來的居民“樂業”。梁山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佟慶笑介紹,在社區周邊規劃建設了家居產業園、服裝加工廠,其中家居產業園5家企業已經建成。

  55歲的王孟發在梁山縣江森木業工作。王孟發介紹,廠里的工友大都是附近的。工廠開起來,不用去外地打工了。房子解決了,工作也解決了,收入更穩定了。

  以往常年在外打工的王孟發終于回到家鄉,“以前在外打工跟著別人干建筑,一年下來也就剩個2萬多。”現在在附近的工廠上班,一年輕松收入四五萬,收入實現翻番。

  搬到這里,如果再回去種地不方便。梁山縣規劃建設了現代農業產業園,搬遷居民的原有土地實現流轉,華大農業已試點種植黃金谷6000畝,菱花集團也發展起循環農業產業園,玖源集團的項目也即將落地。

居民家裝修新貌。居民家裝修新貌。

  記者手記:

  微笑是最好的褒獎

  幸福不是裝出來的,幸福不幸福全寫在臉上。

  閆記方的鳳凰琴聲、蔡月萍的爽朗笑聲、王慶東對母親的釋然、王孟發的收入翻番,這些發自內心的喜悅和微笑,是對梁山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規劃者、建設者們最好的褒獎。

  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醫院、小學、幼兒園、教師周轉房、集貿市場……社區居民們所盼的、所想的,梁山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規劃者們通盤考慮、一圖實施,目前也正由藍圖一步一步地變成現實。

  把老百姓的心事放心上,做到實處,他們臉上自然有微笑。

  黃河灘區脫貧遷建二期工程涉及兩個鄉鎮19個村、6337戶、18702人,建設居民樓247棟,目前工程全面開工,2019年年底主體竣工,預計2020年9月可實施搬遷,三年內全部搬遷完成。藍圖已繪就,實干才會有更多的微笑。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曾現金 李錫巍 見習記者 張慧 視頻記者 黃建恒 通訊員 楊光 劉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