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正在商場直播。王越正在商場直播。
屏幕中,一位女粉絲來到現(xiàn)場互動。屏幕中,一位女粉絲來到現(xiàn)場互動。
王越的收入最高已超過一萬元。受訪者供圖王越的收入最高已超過一萬元。受訪者供圖

  在成為一名月入過萬的網絡男主播前,生于1990年的煙臺小伙王越曾在濟南街頭賣唱了半年多,他還做過保安、服務員、展會臨時工等工作。不過,你可能想不到,王越大學時所學的是護理專業(yè),畢業(yè)后他原本會成為一名男護士,如今卻從事著另一種不同的職業(yè)。

  2月14日,王越在和平路某商場“擺攤”進行直播,他翻唱了《春風十里》等網絡熱曲,吸引了不少路過的市民。其中一位市民還在現(xiàn)場為自己的閨蜜唱了一首《匆匆》。據了解,王越最初是在室外直播的,他幾乎每天都要直播8個多小時。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濟南買房。

  學了三年護理后感覺不合適

  “我老家在煙臺龍口的農村,我高考分數(shù)剛過二本線沒多少,填志愿時也不知道報考什么專業(yè)。”王越說,自己是誤打誤撞地選擇了護理專業(yè)。他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打扮比較時尚,但記者同其交流時,發(fā)現(xiàn)他并沒有像在直播間那么愛說話。

  2010年9月份,王越進入了長清區(qū)某高校學習護理專業(yè)。報考這個專業(yè)的學生主要是女生,王越作為男生便成為了班里的“稀有動物”。“我們班有60多人,光女生就有50多人,男生也就十來個。”王越說,比起其他班級,他們班的男生還算是多的,有的班級甚至只有兩三個男生。而他憑借中小學時期培養(yǎng)的唱歌才藝,成為“第一個”有女朋友的大一新生。

  然而,在大三實習的時候,王越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適合護理專業(yè)。“我在醫(yī)院里面待過一段時間,護士需要細心與耐心,我這個人卻比較馬虎。”王越說,實習了一段時間后他就不打算成為一名男護士,而他在實習的后半期也選擇了保安等兼職工作。

  畢業(yè)后曾在街頭賣唱

  在大學度過了五年的時光后,王越并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進入醫(yī)院成為一名護士,而是成為了濟南一家藥店的銷售。“我干了一年多的銷售,收入主要靠提成,我的業(yè)績不如老員工,每個月的收入只有三四千塊錢。”王越說,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最終選擇辭職。

  “后來我做過很多兼職工作,做過保安,也做過服務員,也到展會上做過臨時工。”在總結自己畢業(yè)之后的生活時,王

  越說,由于沒有固定的工作,也沒有固定的收入,他感覺自己一直漂在濟南。但是,王越在“濟漂”的過程中,認識了一位琴行的老板。王越經常過去幫忙錄制一些小視頻等作品,而他也開始重新拾起自己的唱歌夢。

  “小學的時候,我就代表學校去參加歌唱比賽。”王越說,他從小就喜歡唱歌,經常參加歌唱比賽,大學時他還參加了藝術社團。能站在舞臺中間為觀眾唱歌是他期待已久的事情。于是,王越選擇拿起話筒,站在濟南街頭唱歌,最多一晚上能掙三四百元錢,而觀眾們?yōu)樗恼茪g呼,最讓他感到高興。

  粉絲打賞月收入過萬

  “在街頭我會唱一些民謠歌曲,比如《春風十里》,現(xiàn)場的觀眾都會給我鼓掌。”據王越介紹,唱歌讓他很開心,但他并不是每天都去賣唱。他的嗓音也被一位傳媒公司的老板“相中”。2018年3月份,王越在黑虎泉西路上唱歌時,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貴人”,一位老板讓他由一位街頭賣唱的草根歌手變成了一名網絡主播。

  “我入駐直播平臺以后,由工會(傳媒公司)統(tǒng)一管理,打賞的錢也會打到對公賬戶上。”王越說,他與濟南一家傳媒公司簽訂了合同,最初的三個月只有3000元的底薪,之后他還可以獲得粉絲打賞的提成。“如果粉絲打賞了一萬元,我能拿到3000元。”王越說,按照他跟傳媒公司簽訂的合同,他只能拿到粉絲打賞錢數(shù)的三成。即便如此,他在第四個月的收入也到了一萬元以上。

  “剛開始的時候,我在縣西巷附近做室外直播,主要是唱歌,也會跟網友互動。”王越說,他選擇戶外直播,是因為可以增加曝光率。他幾乎每天直播八個多小時,而粉絲也會給刷禮物打賞。“這種收入不怎么穩(wěn)定,但是我挺喜歡的。”

  情人節(jié)引來女粉絲獻唱

  2月14日中午,王越在和平路某商場進行直播時演唱了一首網紅歌曲,現(xiàn)場圍過來幾位女粉絲。“他來這里直播了好長時間了,唱得是真好聽。”商場一名工作人員說,她經常聽王越直播唱歌,而且他的歌聲很吸引人。

  采訪過程中,一位路過的女粉絲還演唱了一首《匆匆》,送給自己閨蜜,她的閨蜜以及多位路人則停下腳步拍照留念。王越也顯得非常高興,現(xiàn)場翻唱了《春風十里不如你》等網絡熱歌,受到了現(xiàn)場觀眾和網友的好評。

  生活日報記者注意到,王越直播的桌子下面有好幾瓶飲料,他說直播時要一直唱歌或者跟網友聊天互動,要經常喝水來保護嗓子。“我沒有經過專業(yè)的訓練,我學習歌曲就是靠反復地聽。”王越說,他會堅持做網絡主播,并且將這當做是自己的事業(yè),他相信憑借自己的努力能在濟南買房并定居下來。

  (生活日報首席記者 程凌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