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日,記者在“部長通道”采訪。新華社發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和兩會首場“部長通道”開啟,9位委員和6位部長接受記者提問。今年出現了很多變化,提問來源更多,問題更加尖銳,而委員和部長們的應對也更加從容。
網友提問
五個問題來自網絡
信訪件直接轉交
“部長,這里有網友提出的問題。”首場“部長通道”上,部長們面對的不僅是媒體記者提問,還有來自網友的問題。“大興機場建設進展情況怎么樣?”“生態環境部‘五個打通’打通得怎么樣了?”被稱為“喜感哥”的主持人朱恒順多次把網友的問題直接轉達給部長。據統計,當天6位部長共回答了11個問題,其中5個來源于網友。
朱恒順說,這些問題主要來源于兩個渠道,一部分是網友們在微信公眾號的留言,另一部分則是媒體感興趣的話題。“有時候一下統計好幾百個”,對這些問題,朱恒順都會認真篩選,將其中有代表性的帶到部長通道,“有些網友的問題質量很高。”
除此之外,一個“信訪件”也被帶上了“部長通道”。“我們收到一個問題,在這里轉給您。這名網友說,某家醫院存在騙醫保基金的嫌疑,醫療保障局局長在這里,他想問有沒有更強有力、更嚴格的措施解決醫保騙保的問題?”主持人提給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的問題引起記者關注,鏡頭對準了胡靜林,快門聲此起彼伏。
話題尖銳
提問很直白
表態不含糊
“今年的首場‘委員通道’和‘部長通道’,回應的都是熱點,又不回避問題,更加實在。”3月2日,一位中國交通報參會記者感慨道。
9位全國政協委員回應的問題,既有“玉兔二號”的狀態、5G技術發展等熱點問題,也有故宮博物院“上元之夜”一票難求現象的剖析。
“部長通道”上,部長們也就飛機使用WIFI、抗癌藥納入醫保等民生關切的問題一一回應。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談到環境問題時,直言“壓力山大,天天神經緊繃,時時心中忐忑,絕不敢有絲毫的半點的懈怠和馬虎”,這讓不少在場的記者感到很“親切”。
“部長通道”上,主持人朱恒順替網友問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會不會成為“沒有牙齒的措施”。有記者議論起來:“這個提問太直白了。”而劉玉珠詳細地介紹了當前如何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并當場表態“落實文物安全責任不能有絲毫含糊”。
直面短板
部長坦言“薄弱環節”
委員請專家幫忙
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孫紹騁在回答“退役軍人保障短板”問題時,直言“目前保障體系正在組建,還不完善,確實存在著很多薄弱環節”。他表示,今年退役軍人事務部將著手制定11部法規和17個政策文件。這其中的“重頭戲”是《退役軍人保障法》和《關于加強新時代退役軍人工作的意見》。
作為新組建部門的負責人,新部長自然引發關注,有記者甚至專門讓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署長王曉濤現場“介紹自己的新單位”。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讓新組建部委的部長們集中在首次“部長通道”亮相,體現了“部長通道”對于公眾關注的及時回應。
不少記者談道,“感覺不像是在采訪,像是在聊天一樣。”全國政協委員余留芬在“委員通道”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大城市已經進入5G時代,但在農村邊遠山區2G還不能覆蓋,有時電話也是斷斷續續,有時看到年輕人在廠區蹭網,有的剛結婚、生孩子的年輕人想在網上開店,但因網絡欠缺,導致無法在網上銷售土特產。
在現場,她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云勇提出請求:“農村存在的這些現象,能不能幫幫忙,想想辦法?”張云勇當場表態,請余留芬委員放心。
互動多了
委員講故事
部長發邀請
委員和部長與記者的互動,也比之前多了起來。全國政協委員、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委員通道”回答光明日報記者提問時說:“特別感謝這位記者,回國十多年來一直和我有一些交集,很高興在這個‘委員通道’回答你的問題。”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回答完最后一個問題時,現場不少記者仍在舉手要求提問,主持人朱恒順立即拉住李干杰問接下來有沒有專題記者會。李干杰笑著回答,在3月11日將有記者會,并現場向記者發出采訪邀約。
在“部長通道”,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的回答以一個真誠的“請求”畫上句號。劉玉珠說,“我也想拜托我們各市縣的書記、市(縣)長,在機構改革中結合本地實際,多關心和支持一下我們基層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隊伍建設,決策的時候高抬貴手,在最后一公里上為我們做好基礎工作。”他的一句“高抬貴手”,讓不少在場的記者笑起來。
竹立家分析,委員和部長們的回答“更真誠”“更從容”,這背后其實是更“專業”。委員和部長們回應問題的“從容”“開放”,改變了過去傳統的采訪問答方式,易于公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