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啟首場代表通道。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江北區觀音橋街道人民調解員馬善祥在基層調解一線工作了30余年,成功調解的矛盾糾紛有2000多起。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談到,每個矛盾都有不同的調解方法,但是所有的矛盾都有共同遵循的調解規律,首先是控制情緒,先幫助當事人恢復理性,再去講道理,防止矛盾激化。

  馬善祥說,解決矛盾,一手靠滿腔熱情,一手靠科學方法。“群眾被我們感動了,就會因為我們而改變,所以說感情就是力量,但方法更是力量。”

  “再就是是理論指導。我們要運用理性思維的力量,去為一個復雜問題的解決找到合理的結果。”馬善祥舉例,有一次出了一個醫患矛盾,當事人腸梗阻,到醫院去手術,結果一住就住了一年,期間動了11次手術。結果是肛門改道,腰間掛個便袋,膀胱破裂。像這樣的結果,它因果關系就比較復雜,難以說清楚。他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兩點論和重點論的原理,運用原因和結果,經常互換位置的原理,堅持辯證思維,推動問題解決。

  馬善祥說,解決矛盾還要留有余地,解決矛盾要做到法律與感情的結合,原則與靈活的結果,理性與感性的結合。講法不理情,講情不理法,法庭互動,解決問題。有時候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要適當的通過靈活性的補充,為解決問題創造條件。有時候有些事實、因果關系、條件不太成熟,我們也還要通過感性認識,比如說感覺、知覺、經驗、常識來推動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