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關系國計民生,關系社會穩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平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系,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圍繞防范化解各類風險,住魯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建言。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國內各種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值得倍加珍惜。”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張新文代表說。
思危方能居安。張新文坦言:“經濟下行壓力逐步由我國南方向北方、由東部向西部傳導。山東正處于壓力傳導的分界線上,加上長期積累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交織,我們承受的壓力更大。”
過去一年,山東省委、省政府主動出擊、迎難而上,經濟發展取得良好成績,在實現6.4%平穩增長的同時,邁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當前,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利空’因素正逐步出清,我們有更大的底氣戰勝艱難險阻,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張新文說。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風險是怎么產生的?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相開進委員認為,金融企業出現風險,主要原因是投資方向不對,產生很多低效、無效資產。“只要投資方向對了,風險就能得到預防和化解,投資者一定要抬頭看路。”
魯信集團作為省內以金融為主業的國有企業,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方面責無旁貸。相開進介紹,魯信集團主要通過信托、創投、金融資產管理這三種方法,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集團旗下的信托公司通過發布投資計劃,對社會資金形成引導,引流到國家鼓勵和倡導的產業方向上去,從而規避高風險領域。”
2018年,魯信創投與日照市政府合作成立金融資產公司,對化解當地金融風險、增強當地企業流動性發揮了很大作用。相開進透露,“今年準備在濰坊、濱州、臨沂也采取這種合作模式,為各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出招出力。”
與國有企業和大企業相比,民營和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需要克服的困難更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效緩解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瑋代表介紹,當前,山東金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高,民營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債券違約、股票質押等也面臨一些流動性風險。
對此,李瑋建議,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要綜合使用各種工具,改善其資本結構,在確保上市公司控制權穩定的基礎上,維持合理的資產負債率,增強防風險能力。”
李瑋建議,政府要引導民營企業專注主業、有序發展,合理確定融資規模,避免盲目擴張;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借助多層次資本市場開展IPO、新三板等股權融資;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強業務合作與創新,以市場化方式發行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紓困債等,幫助化解民營企業股權質押流動性風險。
經濟發展依賴資源保障,水資源是重要的戰略保障資源,然而青煙濰威四市水資源供給與需求矛盾十分突出。省水利廳副廳長曹金萍代表說,我省決定實施峽山水庫膠東調蓄省級戰略水源地工程,將峽山水庫豐水年份2億立方米當地蓄水確權為省級戰略儲備水,由省級統一調度。“這一工程將有助于緩解膠東用水壓力,確保水安全。”
2018年,山東成功應對了濰坊洪災等突發事件,為以后重大突發事件處置積累了經驗。當前,我省正加快災后重點防洪減災工程建設,加快水毀工程修復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曹金萍介紹,目前,18座大中型水庫和2條受災河道已全部開工建設,小型水利工程防洪隱患治理、水毀工程修復治理進度分別達到54.2%、52.7%。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就業、教育、醫療、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等方面風險隱患,如果處置不當、應對失策,就有可能產生連鎖反應。
濟寧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主任于安玲代表,每天都和瓜果蔬菜打交道,迫切盼望農產品更加綠色安全、附加值不斷提高。“山東是農產品生產大省,是北京和上海的菜籃子、米袋子,多年來農產品合格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監管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有許多創新性工作亮點。”于安玲說。
我省有關部門開展的韭菜雙證制,在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農業部門負責基地準出,食藥部門負責市場準入,也就是生產者出具合格證,經營者出具銷售憑證,實現了基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的全鏈條無縫隙監管。”于安玲說。
于安玲建議,繼續支持山東省整建制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省,開展農產品全程質量監督,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農產品監管經驗。另外,建議繼續加大農業科研經費的投入,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為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2018年,全省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4.9%和14.8%,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但是,部分企業安全管理粗放,規章制度執行不嚴格,安全生產仍存在一些問題和隱患。
為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兗礦集團完善安全管控模式,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安全工作保持總體穩定。兗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代表說:“安全環保約束持續增強,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和命脈。集團要求落實各級安全生產委員會職能,啟動重大災害防治三年攻堅行動,推行安全自主管理,堅決守住安全底線。”
據悉,兗礦集團通過應用信息化、機器人技術,力爭2019年年底前使沖擊地壓礦井全部實現工作面智能化開采。“我們將堅決確保安全生產,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抓好重點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嚴格24小時安全生產值班帶班和請銷假制度,確保安全責任制落實到位。”李希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