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魯能和建業一役中,主裁傅明的幾次錯判漏判,讓魯能和山東足協聯手向中國足協申訴。

  賽后山東球迷更是對傅明展開了徹底“調查”,不僅扒出了傅明的履歷,甚至發現傅明此前發表的一篇論文《高校開展足球課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究》,查重率達到54.84%,這一數值,比“人設崩塌”的翟天臨的論文查重率還高。

網友曝傅明論文查重超50%網友曝傅明論文查重超50%

  但傅明到底有沒有抄襲,還需要官方進一步調查和認定。值得注意的是,有自稱記者的人士在自媒體刊文表示,實際查閱知網發現,輸入《高校開展足球課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究》一文,可查到作者為遼寧師范大學于涌,而非傅明。于是懷疑,網曝查重圖片存在PS的可能。但他同時發現,傅明另一篇公開發表的論文《我國高校足球發展現狀研究》,查重顯示抄襲度在33.61%左右,屬于輕度抄襲。顯然,這事值得繼續追究。

  中國足協在新賽季開始實行職業裁判,馬寧、傅明,以及上賽季的金哨張雷,加上克拉滕伯格、馬日奇2名外籍裁判,“轉行”成為職業裁判,也成為中國足協的“專用”裁判。

  但中超僅僅進行了2輪,中國足壇首批職業裁判之一的傅明,就成為了眾矢之的。魯能和建業的較量,比賽最后階段,傅明多次做出讓球迷根本看不明白的判罰,直接導致魯豫之戰最終以2-2的平局收場。

傅明在魯能與建業的比賽中判罰引起爭議傅明在魯能與建業的比賽中判罰引起爭議

  比賽結束后的深夜,魯能官方即表示,已經向中國足協就傅明比賽中出現的判罰問題進行申訴,“當值主裁在比賽中出現了4次明顯的、對比賽結果產生影響的判罰,希望裁判問題能夠引起中國足協的高度重視,以后減少或杜絕類似的事件發生,確保比賽的公平、公正。”

  傅明,何許人也?

  2月23日,2019年中國足協中超中甲聯賽動員大會在蘇州召開。在此次會議上,職業裁判制度的推出格外引人關注。中國足協本賽季特意組建職業裁判,首批職業裁判將包括5名國內外高水平裁判員,本土裁判員包括中國足協在冊的“亞足聯精英裁判”馬寧、傅明和張雷,兩名外籍裁判為國際頂級名哨克拉滕伯格和馬日奇,兩人分別執法過歐冠決賽、世界杯和歐洲杯。

  足球職業裁判的推出,落實“專業人做專業事”,不僅是各項目職業體育中的先行先試,也是落實足球改革與發展整體方案中推動聯賽職業化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本土裁判培養,為職業聯賽的精彩有序提供助力。在中國足協看來,在今年年初舉行的亞洲杯上,中國裁判是中國足球的一大亮點。中國裁判在洲際賽事中愈發得到重視可謂水到渠成,馬寧、傅明等經過多年歷練之后,各方面素質日趨成熟。

  綜合上述信息可以看出,傅明既是“亞足聯精英裁判”,又是中國足協首批職業裁判之一,是中國足協乃至亞足聯的重點栽培對象。

  本次論文抄襲事件激起的風波,對所有人顯然也是種提醒:規則就是規則,不能隨意破壞其公平性。對破壞規則之舉的容忍度必須降低,與之對應的,則是對規則的維護也必須全方位、更到位、更有招。

  希望有關方面及時介入,唯有盡早在公允調查基礎上,給出權威結論、拿出處理意見,才能回應好公眾的關切,也給傅明本人一個負責任的評價。

  不論如何,這場風波,都在以一種極其意外的發酵模式,告誡著所有的綠茵執法者,必須敬畏規則,敬畏比賽,敬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