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山東省消協發布《山東省五城市家裝市場消費調查報告》。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山東省工商局消費者投訴中心(原)調查了濟南、青島、淄博、濰坊、煙臺5個城市近兩年內家庭裝修450個樣本,針對裝修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以及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據了解,超3成消費者遭遇家裝合同貓膩,同時,裝修公司以次充好、弄虛作假等現象普遍。

對家裝體驗,6%的被訪者表示非常滿意,53%的被訪者表示比較滿意,32%的被訪者表示體驗一般,9%的被訪者表示不太滿意,1%的被訪者表示很不滿意。
家裝合同貓膩多,陷阱重重,不正當的營銷方式時有發生。調查顯示,34%的被訪者經歷過裝修合同存在貓膩,語言含糊不清、暗藏陷阱。
目前,家裝市場競爭激烈,有些商家為了贏得更多客戶往往會故意夸大賣點、隱瞞事實信息、承諾各類優惠條件,然后在合同條款上做手腳,比如雙方權利義務上約定不明確、不對等,違約后承擔的賠償責任不清晰等。事后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很難按照合同條款有效維權,商家就能順利逃避責任。
超3成受訪者遭遇工期拖延
同時,工期拖延、管理混亂等情況比較常見。調查顯示,33%的被訪者稱經歷過工期拖延,32%的被訪者稱施工團隊管理混亂,31%的被訪者稱家裝公司收費不標準,26%的被訪者稱售后服務不完善。
由于行業管理機制不完善,行業標準不能有效落實,導致工程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很多裝修延期工程源于許多家裝公司片面追求訂單,而沒有合理分析自身對于施工、安裝等的調度能力,不曾認真細致地對工程進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施工計劃,施工團隊管理不善,最后導致許多工程在實施中與約定脫節。
而有的裝修公司在開始施工后,設計方案不停地改動,也是工期拖延的一大原因。方案的改動一方面因為業主前期沒有確認清楚等到施工后才覺得不妥而要求修改;另一方面因為裝修公司為增加預算,由設計師或施工團隊以各種理由提出。
以次充好、弄虛作假普遍
調查顯示,25%的被訪者稱遭遇到家裝材料以次充好,22%的被訪者稱家裝公司弄虛作假,21%的被訪者稱家裝材料環保指標不達標。從近些年家裝市場的投訴來看,正規家裝企業的投訴量減少,而有關“黑家裝”的投訴量呈上升態勢,主要是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不按合同施工等問題。
調查顯示,54%的被訪者最感興趣的家裝活動為價格促銷,在裝修預算少的情況下,裝修價格不得不考慮。而目前家裝市場消費主力為25-45歲青壯年,且不懂裝修,大多選擇整體家裝,軟硬裝全包。家裝市場競爭激烈,為了爭奪客戶,不良商家宣傳活動打出超低價的噱頭,實際在材料上以次充好,操作過程中也偷工減料,以牟取更多利益。
監管存在盲區維權困難
在出現家裝糾紛時,84%的被訪者表示會自己找商家解決,少數人會向消協投訴,極少有人走法律途徑。
目前家裝行業競爭無序,“潛規則”眾多,市場中充斥著缺乏專業資質和專業施工人員的小家裝企業,施工不規范,隨意性強。一旦出現問題,要么對客戶不理不睬,要么干脆“卷鋪蓋跑路”。
就目前來看,家裝市場的監管存在盲區,對于家裝企業的資質等要求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建設主管部門對此的管理范圍不明確,質檢標準與行業規范細則不夠完善,鑒定困難,程序繁瑣,使得出現家裝糾紛后,客戶投訴維權困難,最終選擇不了了之。
建議政府部門制定規范細則
調查中,超七成被訪者認為現在最需要盡快出臺制訂家庭裝修質量檢測驗收標準。
山東省消協工作人員建議,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的標準和規范細則,落實具體監管部門的主體責任。同時,加大對商家的執法力度,發現問題一定要按照有關規定給出相應的處罰。對家裝合同等進行強制性規范,利用專業機構的專業能力,幫助客戶處理家裝疑難問題,同時協調處理家裝糾紛,做到公正公平,在保護客戶合法權益的同時,也保護家裝企業應有的權益。(來源: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