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邊遠地區的學生來說,連接網絡的屏幕是通往更廣闊世界的一扇門。

  近日,來自180多所中小學校的師生們同時守候在屏幕前,參與了一場與名人面對面的直播,另一端是知名媒體人楊瀾。

學生們通過直播平臺聽楊瀾分享。來源:受訪者供圖學生們通過直播平臺聽楊瀾分享。來源:受訪者供圖

  參與的學校大多來自偏遠地區或鄉村,也有條件較好的學校。但無論在狹小老舊的鄉村學校教室,還是在亮堂寬敞的報告廳里,通過面前的屏幕,他們分享著同一個課堂。

  “不要讓別人為你設立的隱形門檻,阻攔你走向更棒人生的道路。”直播中,楊瀾鼓勵這些學子們去發現自己的潛能,面對人生的境遇,敢于質疑和挑戰,多問幾個“為什么不”,不要限定自我力量的成長。

  這是一個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教育的公益項目。主辦方深圳市途夢教育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的負責人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不到一個月的招募時間,他們就收到了全國各地183所中小學報名。“除了4所學校在浙江杭州外,其他都屬于中西部較為缺乏優質教育資源的學校。某種程度上,他們積極參與的熱情恰恰說明了邊遠地區學校對這樣的資源的重視和歡迎。”

龐家莊小學一名學生寫下自己的感悟。來源:受訪者供圖龐家莊小學一名學生寫下自己的感悟。來源:受訪者供圖

  活動結束后,山西呂梁龐家莊小學一名三年級學生寫下自己的感悟:“不能別人說自己不行,就放棄,我們只要不斷發現自我潛能,追逐自我的夢想。”這所小學去年剛剛裝上電腦。

  知名媒體人鼓勵學生:不要自我設限

  3月8日下午,楊瀾通過在線平臺,與來自云南、湖南等地的40000余名師生進行了一場關于教育、關于人生規劃、關于終身學習的分享會。

學生們通過直播平臺聽楊瀾分享。來源:受訪者供圖學生們通過直播平臺聽楊瀾分享。來源:受訪者供圖

  作為一名1960年代末出生的獨生女,楊瀾在談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時提到,父母給自己最好的啟蒙是告訴她“幸福不是等來的,不是別人給予的”,女孩要和男孩一樣學會獨立,擁有真才實學。

  此外,她感恩父母鼓勵她嘗試創造性地學習。比如學習高中歷史時,她把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大的朝代更迭和大事記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列在一張紙上,確保了復習時不會遺漏重要內容。而這些高中時期養成的蘊含自主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令她即使在高三畢業考試時依然能夠保證每晚9點半可以準時睡覺。

  她鼓勵屏幕另一端邊遠地區學校的師生們,當面臨人生困境時,不要因為性別、生活區域、家庭背景的差異,就認為自己不能做出選擇和改變。“一生當中不是只有一次機會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關鍵不要讓自我設限成為這道門檻,把你的腳步永遠關在家里,需要你有勇氣問一句’為什么不呢’。”

  2015年,楊瀾在制作一部環球采訪的相關紀錄片《探尋人工智能》時發現,在新的科技革命和社會進步的前提下,以往漫灌式、輸出式的,千人一面的教育需要被打破。

  關于未來教育的趨勢,楊瀾說,對于學生成長而言,當下愈發重要的是提問的能力而非給予答案。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時代也賦能教育以突出個性化。她介紹,今后的教育將趨向于按自我需求來學習,將更有差異性、針對性,解放更多師生的時間。

  “你打算如何度過僅有一次的、珍貴而自由的生命?”最后,楊瀾將這一詩句贈給師生們。她說,“我們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人生充滿如此多的可能性,只有做好準備不斷學習,才能在機會來臨時,勇敢地問’為什么不’。”

  生涯教育:連接學生與優秀職場人士

  接上互聯網,面對面前的投影屏,無論是坐在狹小老舊的教室里,還是亮堂寬敞的報告廳里,學生們都聽得很認真,有的還仔細做記錄。

 學生們通過直播平臺聽楊瀾分享。來源:受訪者供圖 學生們通過直播平臺聽楊瀾分享。來源:受訪者供圖

  “在所有人的夢想是找好工作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創造自己的價值?”“學習成績和興趣愛好,應該怎么協調兩者的關系?”“根據將來的薪水或地位高低來選擇職業,是否失去了學習的初心?”“當處于偏見中應該如何應對?”……在互動環節,學生們通過屏幕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得到了楊瀾的解答。

  山西省呂梁市臨縣龐家莊小學是克虎鎮九年制學校的一個教學點,目前有30個孩子。除了學前班的學生,十多個學生聚在小教室里收看了這場直播課。

  2018年3月,在公益捐贈計劃的扶持下,龐家莊小學裝上了電腦,下半年就接通了6次公益生涯課堂。

  對于這次主動報名參加知名媒體人的直播分享會,學校負責人郭建鋒3月14日告訴澎湃新聞,雖然孩子都還不大,但也需要這樣的生涯教育。他說,“在農村,家長們普遍文化不高,網上的課堂讓孩子們擁有了更大視野,社會優秀人士的正向的引導,讓孩子們能接觸一些正能量,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樹立遠大目標。這次講座就讓學生更了解思維導圖的作用,也知道了學會提問才能更積極地思考。”

  活動結束后,山西龐家莊小學三年級一名學生寫下自己的感悟:“不能別人說自己不行,就放棄,我們只要不斷發現自我潛能,追逐自我的夢想。”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途夢教育公益事業發展中心舉辦。該中心創始人楊雪芹告訴澎湃新聞,希望借助互聯網工具,將各行業優秀的職場人士和學校、學生連接起來,分享職業故事、奮斗經歷,行業發展情況和行業里的酸甜苦辣。

  此次活動中,對于學生提出的“成為一名主持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楊瀾回答,對于主持人來說,包括演講、提問、溝通在內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必備的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對某一個領域深入的學習和認知,因此,她建議將來有意向成為主持人的學生們有意識地在課余時間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找一個喜歡的專業深入研究,就很容易找到職業的契合點。

  途夢介紹,目前他們累計開展了600多堂網絡直播,分享者包括了從事航天航空研究的教授高云峰、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順豐“明星快遞員”廖秀成等,為全國24個省市區的5萬多人次學生帶去了生涯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