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都市女性愛上泰拳,川妹子業余泰拳世錦賽“打回”兩塊獎牌

  20歲的葛綠挽起袖子,白皙的手臂上多處青紫,這些都是對手兇猛的腿擊在她身上留下的傷痕,你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位嬌小可愛的四川妹子,在剛剛結束的業余泰拳世界錦標賽上,葛綠拿到57公斤級世界業余古泰拳銀牌,而她的師姐羅麗,則獲得54公斤級銅牌。

  近年來,隨著泰國成為最喜歡的旅游地之一,作為泰國文化的代表之一,泰拳也普及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女性,開始喜歡上了泰拳這一看上去非常剛猛的拳種。

  葛綠和羅麗的教練張坤表示:“泰拳既時尚,也兼具健身和防身的功能,希望能夠有更多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爭取在國際比賽中爭得更多的榮譽。”

↑葛綠正在練拳。 本文圖片 成都商報↑葛綠正在練拳。 本文圖片 成都商報

  學拳經歷:痛并快樂著

  20日10點半,在城東某泰拳館內,羅麗和葛綠正在對練,迅猛的出腿踢到對方身上啪啪作響,20歲的葛綠是成都理工大學外語系大二學生,去年才開始接觸泰拳,目的除了減肥,還因為母親給她的建議:“你既然要鍛煉身體,還不如練點能防身的技能。”

  她的師姐,同樣來自四川的羅麗,接觸泰拳則是因為喜歡泰國這個國家,看了動作巨星托尼賈的電影,進而對泰拳產生了興趣。

  初衷不同,但過程卻是相似的,開始練習泰拳后,兩人都被泰拳剛猛的技法與謙和的文化內核所吸引,開始“痛并快樂著”的歷程,羅麗是多年的專業舞蹈演員,后來轉型做了培訓機構舞蹈老師。

  眾所周知,舞蹈演員對自己的雙腿是非常在意的,但泰拳則需要用小腿正面脛骨不斷地踢打沙袋,以起到強化腿骨硬度的作用。于是在開始的那段時間里,女孩們的腿經常都是青紫腫脹的,“很是影響美觀”,羅麗如此形容。

  不過,練著練著,女孩們開始發現,不僅“拍出照片來顯得很帥”,而且自己真的越來越強了,“甚至我腦海里經常會有懲惡揚善的念頭。”

  事實上,練習泰拳,也的確讓這些女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保護的能力,羅麗告訴記者,去年她們的一個師妹,練習了十堂課之后,一次晚上從火車站走出來的時候,被人從后方卡住脖子往角落里拖。

  “她習慣性地用了一個我們上課時教的動作,結果就把對方放倒了,成功脫險。”

  當然,能打了,并不意味著就要恃強凌弱,葛綠說,盡管技法是剛猛的,但泰拳的內核,其實是謙和,是制怒。

  “臺上競技,自然全力以對,但比賽一結束,拳手們要相互擁抱,在那一刻,就必須要把自己的怒氣止住。在不斷灌輸這樣的理念后,不光對于自己的比賽,還是生活,都能起到一個收放自如的作用。”

↑羅麗和葛綠正在對練。↑羅麗和葛綠正在對練。

  泰拳內涵:不畏艱難

  羅麗和葛綠的教練張坤,是一個必須要講一講的人物。

  這位出生武術世家的男人(張坤母親和小姨都是傳統武術高手),從小就接觸各種武術類別,除了傳統武術,還練過日本空手道,拿到過黑帶四段,也練過散打。

  1997年,一次偶然機會接觸到泰拳,對這一拳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00年前往泰國拜師學藝,學成后在泰國參加職業泰拳賽。

  從2004年開始在成都推廣泰拳,也是西南地區第一批泰拳推廣人之一。2009年,張坤就帶領隊員拿到過業余泰拳世錦賽冠軍。

  在長達15年的時間里,張坤都在默默推廣泰拳,當記者問他為什么如此執著時,張坤說:“我一直認為,很多中國人被泰拳剛猛的外表嚇到了,認為這是一個會折損身體的運動。其實并不是這樣。”

  “首先真正泰拳的訓練是很科學的,并不是傳言中的靠踢樹踢石頭來訓練。第二,也是最關鍵的,當你真正深入了解泰拳的時候,你會發現,泰拳的精神內涵,反而并不是爭強好勝,而是不畏艱難,以及個人的收放自如。”

  “舉個例子,我在泰國練了那么多年的泰拳,師父每天灌輸的理念,就是笑著去面對來自對手的攻擊,也就是人家一腳踢你臉上,沒關系,拍拍臉笑一笑,接下來繼續打。”

  “而且一旦比賽結束,之前的情緒要一揮而散,決不能影響到接下來的生活。這種精神內核,我覺得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談到這些年泰拳在中國的發展,張坤認為,國人的接受度和寬容度是越來越強的。

  “最開始幾年我在成都推廣泰拳,很多武術界同行還都很不理解。但這幾年就基本上不會在出現這種情況了。其實本來就是這樣一個道理,任何武術形式,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取長補短,不故步自封,才能讓中國武術更好地發展。”

↑羅麗和葛綠展示獎牌和獎狀。↑羅麗和葛綠展示獎牌和獎狀。

  替補出征:收獲驚喜

  今年3月12日-3月17日,業余泰拳世界錦標賽在泰國曼谷國際體育場進行。

  這次比賽由泰國國家旅游局、世界泰拳大師協會、世界古泰拳聯合會、(世界泰拳理事會聯合舉辦,參賽的有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巴西、新西蘭、俄羅斯等56個國家的選手,是世界業余泰拳賽中最權威含金量最高的比賽,而張坤的團隊中國唯一一支受到邀請的參賽隊伍。

  原本張坤是沖著冠軍去的,他重點培養的幾位“半職業”選手非常有實力,但最終因為沒有拉到贊助,所以幾位種子選手都未能出征。

  “畢竟去泰國比賽一次,還是要花不少的錢,私人負擔費用的話,還是一個很具體的問題。”

  最終,兩位替補拳手羅麗和葛綠頂了上去,沒想到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也說明我們中國人也是能夠打好泰拳的,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夠推動中國西部地區泰拳運動的發展。”張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