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熬夜=慢性猝死?現如今熬夜現象非常普遍,特別是對于職場人來說,熬夜已成為家常便飯。雖然都知道熬夜會影響健康,但仍有人沉迷熬夜無法自拔。與此同時養生風潮興起,保溫杯里泡枸杞,眼膜面膜是必備,成為努力打拼的職場人的縮影。為此,齊魯人才網對山東職場人進行抽樣調查,發布《2019山東職場人睡眠質量調查報告》,從多個維度分析職場“熬夜黨”的概貌和熬夜原因,了解職場人“夜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熬夜職場人自畫像]

  熬最晚的夜,缺最多的覺,山東職場人普遍睡眠不足

  隨著社會壓力增長、娛樂方式多元化和個體意識的覺醒,熬夜晚睡已成為職場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調研結果顯示,19.3%的職場人通常在22:00-23:00入睡;35.7%的職場人通常 在23:00-24:00入睡;而凌晨才進入夢鄉的職場人占比則達到了29.9%。在睡眠時長方面,每天能睡滿七個小時的職場人占比約為60%,同時還有18%的職場人日常處于嚴重缺覺狀態,平均睡眠時間在6小時以下。綜上來看,山東職場人普遍睡眠不足。

  男女表現存差異,男性熬夜行為突出

  男性平均睡眠時長占比最高的是小于5小時,占比為55.6%,而女性則是8小時以上,占比為72.7%,男性存在睡眠時長較少的情況,熬夜行為突出。而女性對“美容覺”比較重視,保養意識較強,熬夜行為較男性而言并不突出。

  “地域傷害”不能停,濟南人最愛熬夜

  從山東16地市職場人平均睡眠時長來看,濟南人最愛熬夜,平均睡眠時長僅為7.18小時;青島位居第二,平均睡眠時長為7.24小時;濰坊位居第三,平均睡眠時長為7.26小時。職場壓力越大的人,熬夜比例相對較高,睡眠時長也就越短。從數據來看,濟南人“嚴重缺覺”。 不過話說回來,燈火通明的寫字樓里,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流程,從另一個方面看,這恰恰是一座城市經濟活力的體現。

  程序員領銜十大“缺覺”崗位

  最愛熬夜的十大崗位除了包括程序員、醫生/護士、設計師等大家熟悉的崗位之外,還包括新媒體運營、網絡作家、編導等。其中,程序員作為通宵熬夜的崗位代表“榮登榜首”,成為最“杯具”崗位;新媒體運營位居第二,“其實哪有什么歲月靜好篇篇爆文,不過是有人嘔心瀝血熬夜爆肝,只為了趕上那一個突如其來的熱點!” 可見熬夜對自媒體人來說再平常不過了。醫生和護士值夜班更是不在話下,熬夜更是家常便飯。

  [職場“熬夜黨”為何遲遲不肯睡去 ]

  “知夜晚而不睡”,習慣式和被迫式熬夜是主流

  事實上,超過40%的職場人并不想熬夜,但為工作任務所迫,不得不加班加點趕工;33.6%的晚睡黨完全是習慣使然,不到夜深不想睡;還有11.2%的職場人“知夜晚而不睡”,明知晚睡有害但控制不住自己熬夜的熱情;10.5%的職場人以年輕和健康為本錢,感覺自己還能再掙扎一會兒。熬夜晚睡已成為職場人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他們通過有意識地切分專屬于自己的晚睡時段來補償白天被占據的時間,也愿意為了個人成長犧牲一定的睡眠。

  手機越玩越嗨,成為熬夜主因

  結束了一天的緊張工作,玩手機是職場人最好的睡前活動。數據顯示,有37.7%的職場人熬夜是因為玩手機無心入睡,語音、視頻聊天,直播、短視頻里的好看小哥哥小姐姐,扣人心弦的劇集、小說情節轉折,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的激烈戰場,欲不剁手而不能的在線買買買……都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此外,長期熬夜成習慣、堅決不想睡,也是熬夜黨重要的晚睡動機。當然,晚上加班完成工作導致熬夜的職場人也不在少數,占比為15.8%。

  點亮夜空中最會玩的星,“聊天”APP備受青睞

  在熬夜職場人睡前愛用APP中,通訊聊天類以62.7%的占比位列第一。其次,視頻服務和綜合資訊類APP的偏好比例也分別高達52.5%和48.9%。總體來看,社交類、資訊類、文娛類和電商類APP是職場人“熬夜時間”中的最愛,聊天、看劇、刷文和買買買是其最常見的睡前“沖浪”活動。

  [熬最長的夜,吃最貴的保健品,職場人“朋克養生”興起]

  深知熬夜危害大,7成職場人已開始養生

  提起熬夜的危害,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想到“脫發”,有些職場人戲謔“我的頭發就像蒲公英,枕頭上有、衣服上有,就是頭上沒有。”據調查結果顯示,現在7成職場人已經開始養生,而養生茶無疑是最受歡迎的方式,“保溫杯里泡枸杞”也成為眾多職場人的日常標配。除此之外,購買保健品、改善生活習慣、運動/健身也比較受青睞。

  職場人養生投入高,輕松花掉半月工資

  從職場人養生投入情況來看,每月養生投入為1000-2000元的職場人最多,占比高達33%;有31.5%的職場人每月養生投入為500-1000元;低于500元以下的占比為16.6%。根據齊魯人才網最新數據顯示,山東省市場化平均薪酬為5721元,由此可見,職場人的每月養生投入大,輕松花掉半個月工資。

  看完以上數據,你有沒有躺槍?每個職場人的習慣都不盡相同,把能夠獲得最高效率的工作任務盡量放在白天最佳時間段,努力做到最好的工作結果。希望所有奔波忙碌的職場人都能適當減少熬夜并懂得愛惜自己的健康。

  (壹點號 齊魯人才網)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