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戴軒)北京協和醫院6名大夫聯手救回東單地區一心跳驟停男子的消息,是不是已經刷爆你的朋友圈?在這場生死較量中,除了協和醫生“穩準狠”的急救技巧,還有一臺“神器”發揮了重要作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儀。記者了解到,北京目前約有150臺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儀,分布在首都機場、白云觀、雍和宮等公共場所。普通市民只需參加半天的規范培訓,就能掌握這一儀器的操作方法。

北京協和醫院醫生搶救心臟驟停男子現場。 圖源:北京協和醫院官方微博北京協和醫院醫生搶救心臟驟停男子現場。 圖源:北京協和醫院官方微博

  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醫療培訓中心主任陳志介紹,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儀,英文縮寫為AED,是一種便攜式、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于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北京大約有150臺左右,首都機場有70臺,白云觀、雍和宮、奧體公園等旅游景點及東單體育場等約有50臺,學校等場所約有30臺。清華大學校友正在為清華大學安裝343臺。

  沒有醫學背景的普通市民如何才能使用?陳志介紹,市民可參加北京急救中心和紅十字會組織的急救培訓。正確使用除顫儀,需要掌握心肺復蘇術和AED操作技術,通過參加規范培訓,半天即可掌握。

  今年,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正著手制定詳細的公共場所應急物資管理方案,其中就包括AED的配置,這一方案將推動各公共場所和企事業單位安裝AED。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委托北京急救中心起草了《北京市社會急救培訓大綱》和《公共場所醫療急救物資配置清單》,其中就包括AED,已于2018年向社會公開。目前,北京正在起草急救教材、構建急救培訓網絡,以提高社會公眾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普及率。

  據介紹,北京市每年經過各種類型的活動和媒體傳播獲得急救知識資訊的人群約20萬,北京急救中心從2008年開始針對北京市高風險崗位人群進行急救培訓。獲得初級急救證書是北京地鐵員工的上崗必備證書,急救中心平均每年培訓2000名地鐵職工。同時,也對航空公司空乘人員、公園服務人員、市政管理人員等進行培訓。目前,中心正在和西城教委溝通,計劃為西城全區中小學教師提供培訓。此外,北京急救中心的北京急救科技館,從2007年成立伊始,每月12日向公眾免費開放,至今已累計接待了近萬名市民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