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河南省永城市永馨園北區建筑工地工人在施工時挖掘到一根完整象牙化石。3月30日,該市旅游服務中心文物工作隊對象牙化石進行發掘。經初步測量,該象牙化石長約3米。由于發掘現場未發現其他骨骼化石,初步鑒定該象牙化石為流水搬運沉積所致,推算其所屬年代距今10萬至12萬年。目前,為防止風化,該象牙化石已運至永城市博物館,并用專用密封袋保存。下一步,有關部門將會同河南省文物專家對其進行詳細鑒定。

  其實,在遠古時期,山東也一度是當時象類的家園,此前,山東也多次發現遠古大象遺跡。

  2013年,臨沂一村民在挖水井時,挖出一塊白色質地表面有齒痕的“怪石”。經山東博物館自然部專家鑒定,初步確認“怪石”是生活在距今大約5萬年前的古菱齒象臼齒化石。古菱齒象是生活在距今1萬—20萬年的晚期更新世的大型哺乳動物,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大象,成年古菱齒象體重可達10—14噸,其主要活動區域是在華北、華東等地區,喜歡氣候溫暖的環境。

  除此之外,山東省境內的蘭陵縣、濟南市長清區、寧陽縣也曾有古菱齒象化石出土。史前古菱齒象體形碩大,比現在人們看到的亞洲象要大得多。

  2007年,距離京杭大運河北3公里處的棗莊市臺兒莊區馬蘭屯鎮境內出土一具遠古時代的象牙化石,經過測量,這具象牙化石長約2.30米,最粗處周長60厘米,中間周長17厘米,頂頭斷掉部分長約40厘米,經文物專家鑒定,該象牙屬于遠古時代較大的猛犸象種。猛犸象是一種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它是冰川世紀的一個龐然大物。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臺兒莊區泥溝鎮曾經出土了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象牙化石,長為3.35米。之后,在臺兒莊區運河兩岸又陸續出土了兩具超過3米的象牙化石。

  這些古象遺跡為研究山東地區遠古時代的氣候、地形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壹點號《風華齊魯》出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