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一過,朋友圈里“旅游攝影大賽”的選手們就開始刷屏了,各地景點前留張美美的自拍,附上醒目的定位,引得小伙伴們在艷羨中點贊。與往年不同,今年在一些新媒體的推動下,“網紅城市”“網紅景點”正逐漸成為出行風向標,吸引諸多游客前往“打卡”。
外出旅游最大感受
是匆忙腳步和擁擠人潮
青島“90后”孫姿,選擇到抖音爆紅的西安旅游。跟大批走進“網紅城市”的游客一樣,在她看來,沒有“朋友圈”的旅行是不完美的。翻看她的朋友圈,視頻、九宮格照片,每條朋友圈后面都會顯示“打卡”地點。
每到一個景區,景觀不是重點,拍照才是:找角度、擺POSE、摁快門、精修圖片發朋友圈,大功告成。三天下來,孫姿最大的感受不是來自千年古都的風韻,而是自己匆忙的腳步和擁擠的人群,“來一趟,該逛的都得逛完,走馬觀花也行。”
5月3日,濟南高溫,但天氣沒能阻擋游客對這座“網紅城市”的向往。在寬厚里、趵突泉、芙蓉街、大明湖等景點,這些網紅“打卡地”人頭攢動,前來拍照的游客絡繹不絕。寬厚里唱歌的連音社、黑虎泉打水的老大爺、熙熙攘攘游客的芙蓉街、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吃美食……去年以來,短視頻平臺的火熱讓濟南一躍成為“網紅城市”,諸多與濟南有關的短視頻經常被推上熱搜榜單,濟南已經從以前旅游的“過路城市”,發展為在網絡上人氣很高的旅游城市。
這幾天,來自陜西的趙彥棟選擇“種草”濟南,寬厚里、山東省博物館、大明湖、千佛山都在他的計劃之內,“走到哪都是人,去了趟省博物館,排隊超過倆小時,里面人擠人,‘打卡’五分鐘就撤了。”
“之前是在抖音上看到的黑虎泉,很有感覺。”來自浙江的大學生小張說,濟南獨特的泉水文化吸引自己前來“打卡”,但他卻稱,擁擠的人流讓他此前的憧憬有些許的下滑。
要讓“網紅”口碑好
深挖文化內涵是關鍵
旅游業本身是個求新求異的行業,年輕人喜歡新鮮感,打卡“網紅”無可厚非。但不可忽視的是,“網紅”是把雙刃劍。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城市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關注,對城市發展益處不需多言,但透過這份紅火,應該有更多的思考。
“網紅城市”不堪人多,“網紅景點”深受成名之困。傳統旅游景區吸引游客,依靠的往往是多年的口碑積累,而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景點卻可能因為一條視頻的傳播而迅速走紅。面對忽然增多的游客,景區顯然未做好紅起來的準備,景區擁堵、環境臟亂、游客體驗差、不文明現象等問題突出。而游客僅憑一段視頻、幾張照片“說走就走”,固然爽快,但看到的景色和自己想象中差別很大,極易造成“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對比觀感,影響體驗感,只能是一次性消費。


在文旅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城市景點不僅要善于運用新媒體傳播手段,還要在精準營銷的同時,深挖文化內涵。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教授有個觀點,“旅游最核心的東西是創意”。從旅游經營者或管理者角度說,充分利用傳播渠道,文創產品很容易形成一個城市、一個景點的引爆點。這兩年風頭最勁的爆款網紅,當首推故宮,除了不斷擴大開放和展覽面積、實行門票電子化等種種人性化服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故宮不斷將深厚的傳統文化通過創意轉化成生產力,故宮文創產品收入在2017年就已高達15億元。
“80后”“90后”日漸成為出游主力軍,如何抓住年輕游客對于趣味和娛樂的需求,滿足游客的更高要求也應該是城市、景區思考問題。除此之外,城市更應該在城市配套服務和形象包裝等方面下功夫,真正讓旅游的綜合實力“強”起來,這樣的“網紅”才能成為口碑,更長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崔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