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揚州5月4日訊 5月3號,首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在江蘇揚州開幕。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的人工運河,其中山東段更是在大運河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運博會通過主題演出、展覽展示等活動,盡顯運河沿岸城市的人情地貌。在大運河非遺展區,來自齊魯大地的非遺項目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東昌葫蘆雕刻是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現場展出的葫蘆有扁圓葫蘆、有亞腰葫蘆,非更有遺傳承人現場雕刻,一把普通的刻刀,寥寥幾筆就是一幅精美形象。

東昌葫蘆雕刻非遺傳承人李玉成介紹東昌葫蘆已經有600多年歷史了,上面展示的都是傳統的京劇、八仙人物。

在東昌葫蘆雕刻的對面展出的是國家級非遺項目魯錦。這種帶有鮮明的齊魯文化特色的山東民間純棉手紡織物,也常被老百姓稱為手織布。現場展出了魯錦的文化衍生品、魯錦面料做的腰包以及上和峰會請柬的包裝袋。

與江南地區的絲織品相比,魯西南運河畔的魯錦是棉紡技藝和絲織技藝融合的產物,也體現著齊魯大地獨具特色的文化風格。

山東省鄄城縣中國魯錦博物館館長路維民表示魯錦是運河文化的突出代表,歷經千年流淌,大運河已經不僅是便利古今的南北航道,更是沿線文化碰撞融合的不朽紐帶。
閃電新聞記者 李靜怡 揚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