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青島6月4日訊 依海而生、向海而興。青島西海岸新區立足自主創新、示范引領,著力培育海洋新興產業,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在黃海之濱逐漸打造出一座現代化國際新城,奮力擔當海洋強國戰略新支點。

5月31號,東方紅3號科考船在上海江南造船廠正式交付,開始了首次科考試航。東方紅3號是目前世界上綜合科考功能最完備的新一代海洋科考船,它的“大腦”——科考網絡信息系統則是由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光谷軟件園的地球軟件技術公司研發的。

青島地球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俊明說:“這些軟件系統就把數據采回來馬上就能進行處理,處理完了以后馬上在現場就能進行應用。就是基于一套全自動的數據處理系統。”

依托強大的科研實力,地球軟件相繼為蛟龍號、深海勇士號等深海載人潛水器研發了科考信息系統和核心控制軟件,讓這些深海科考重器可以實現海底精準定位和大規模數據處理。

青島西海岸新區作為全國最大的海工裝備基地和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年造船能力已超過450萬載重噸,為智慧船舶、海洋環境仿真等新興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資源和有力的服務支撐。

在位于中德生態園的國家首個海洋基因庫,千種魚基因組、海洋哺乳類基因組等多個項目正在同步推進。經過三年建設,這里已經匯聚了全球200多名科學家,與67家科研機構開展廣泛合作,成為世界領先的海洋基因組學和生命健康基地。

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長劉姍姍說:“我們的目標是把全球所有的海洋生物進行數字化,以此來解讀透明海洋這個概念。目前的話,我們已經有300多種物種進行了測序。”

圍繞經略海洋,青島西海岸新區做規劃、出政策、聚人才、興產業,云集了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中船重工等一大批領軍型研發機構和創新企業,一批高新科技成果在這里轉化為產業發展的澎湃新動能。

五年來,新區海洋經濟總量從2014年的491億元,飆升到2018年的1182億元,實現了翻番增長,年均增速達到 19%。

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副局長吳繼法說:“新區五年來,深遠海保障能力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建成了可以停靠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董家口碼頭、科考船舶基地,有世界一流的船舶海工建設基地,現在已經成為咱們國家走向深遠海戰略保障的戰略支點。”
閃電新聞記者 叢芳 張磊 賈曉宇 青島臺 崔穎 耿德業 石沛 青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