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輕勝馬,別怕,加油。”6月7日早上8點09分,鄧貞萍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這是一條特殊的信息,是鄧貞萍發給妹妹的。今年清明節,父親回老家掃墓返濟的路上突發疾病去世,身體本就不好的母親悲傷過度,無力照顧馬上就要高考的妹妹,剛過而立之年的她接過了擔子,承擔起照顧全家和為妹妹陪考的任務。

鄧貞萍的妹妹小鄧是濟南一中一名應屆高考生,學的是編導專業。在春節后的藝術類專業測試中拿到了山東藝術學院和中國傳媒大學(南廣)的本科合格證。從小到大享受著爸爸、媽媽和大她12歲的姐姐的關愛和照顧的小鄧,一切順風順水。如果沒有清明節的那場意外,這兩天的高考應該是爸爸為她陪考。然而,爸爸再也不能為她陪考了。
“爸爸一向身體都不錯,除了血壓有點高。”鄧貞萍至今無法面對父親已經不在的現實。至于意外到底是怎樣發生的已經不重要。父親不在了,母親身體不好又悲傷過度,妹妹馬上要高考,自己的女兒還不滿三歲,1989年出生的鄧貞萍別無選擇,必須挑起這副擔子。
“我爸出事后,我就搬回娘家住了。女兒交給婆婆照看,有時候也會帶到娘家熱鬧一下。”鄧貞萍說,父親出事后,母親傷心過度,妹妹又在學校備戰高考,家里不能沒人,所以她選擇了回家和母親同住。
一邊陪母親,一邊要照顧備戰高考的妹妹。鄧貞萍默默地躲在妹妹班級家長群里,做起了陪考家長。“妹妹在外面上輔導班,住在山大附近的一個賓館里,一直沒退房。剛好高考又安排在離賓館不遠的濟南七中考點,連住宿問題都不用擔心了。
為了妹妹能夠安心高考,6月6日晚,鄧貞萍到妹妹住宿的賓館,做起了“陪考姐姐”。
“媽媽身體不好,不能讓她來陪考,所以我昨晚就過來陪妹妹了。”但是她也給母親“分配”了任務——考試期間給妹妹做飯。“讓她做事情,忙起來就沒時間胡思亂想。”
娘家住在北園路的一個小區,離妹妹的高考考點不算近,早上送妹妹進了考場之后,鄧貞萍便騎著電動車穿梭其間。回家拿了母親做好的飯菜,再返回賓館。中午看著妹妹午休,午休結束后,送到考場,然后再回家拿飯。“家里做的飯才也衛生,吃的放心。”

鄧貞萍比妹妹大12歲,平常對妹妹照顧就比較多,所以做這些事的時候,自然而然,像個“小媽媽”。她關注著妹妹的情緒變化。“中午考完語文,是笑著出來的,考的應該還行。”她說。至于下午的數學,要難大家都難;要容易大家都容易,不去擔心,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就好。希望妹妹能夠如愿考入理想院校。
看到別的家長給孩子訂花,鄧貞萍也去訂了,“我訂的是向日葵。”鄧貞萍希望妹妹能夠像向日葵一樣陽光、樂觀,像爸爸在的時候一樣。
她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收拾好自己,依舊明朗的面對生活,將愛與懷念深埋心底永遠別忘記,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徐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