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濟南市王官莊小區的居民反映,小區十多年前進行“平改坡”改造,如今部分卻要被拆除。“為啥要拆?拆了后怎么辦?”居民既不舍,又不理解其中緣由。記者調查發現,拆除原因系鋼結構老化,存在安全隱患等。

  對此,市中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稱,經過技術鑒定,前期“平改坡”工程接近、超過設計使用年限,屢次發生墜物等存在隱患,今年將對全區不具備修繕價值的20棟屋頂“平改坡”進行拆除,拆除后將恢復平頂,重做防水、保溫。

  居民反映

  十多年前改造的“平改坡”要拆除

  近日,家住王官莊小區十區的居民張先生有些悶悶不樂。他說,原因是所在居民樓屋頂的“平改坡”要被拆除。

  兩個星期前,張先生回家時發現單元樓門口貼了幾張通知單,上面寫著將要拆除前期的“平改坡”工程。“怎么說拆就拆了?”張先生有些不解。據他稱,小區“平改坡”已有十多年,當初改造后既防水又保溫,“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還防水,我們都覺得很好。”

  “這一拆,咱居民還真有點不舍得。”業主劉先生說,在他看來,“平改坡”就是將原來的平頂改成“三角頂”,統一粉刷成紅色,既美觀又不失功效。“齊刷刷一片,顯得很整潔,也很漂亮。”劉先生說,目前他所在的單元樓正在進行“平改坡”的拆除。

  “拆了以后什么時候做防水呢?”同樓的業主孫女士說,眼看汛期馬上要到了,“平改坡”被拆讓她有點“擔心”。作為居民,她希望相關部門在拆除后能盡快給屋頂做好防水、保溫工作,以免引起居民生活的不便。

  記者探訪

  拆除原因系“存在安全隱患”

  6月13日,記者來到王官莊小區十區,發現不少居民樓前圍起了綠色防護網,上面懸掛著“注意安全”、“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警示牌。“我們是拆‘平改坡’的,什么時候拆完不知道。”防護網內一名工人對記者說,設置防護網是怕施工時有掉落物,影響出入的居民安全。

  記者在居民樓單元門口的墻壁上發現了張先生所說的通知單。其中一張開工公告顯示:因樓頂“平改坡”鋼結構老化,容易脫落,對居民出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需拆除屋頂鋼結構,拆除后樓頂重新做防水、保溫。

  另一張有關太陽能的通知則稱,鋼結構拆除需將太陽能移至屋頂平面,希望居民將太陽能內的水釋放干凈,以免影響施工。

  此外,有即將“平改坡”拆除完工的居民樓前張貼著一張紅色通知單,上面稱需要用吊車把樓頂的廢鐵廢瓦清理出去,為了居民安全,需要把自家牽扯配套房的電線暫時解除。

  隨后,記者來到馬路東側的王官莊小區七區,防護網、通知單,與十區的情況相同。記者進入一居民家中,發現對面13號樓的鋼結構拆除了一半。據居民稱,該樓的“平改坡”正在拆除中,早上有工人正在施工。

  各方說法

  街道辦:接上級文件,不具備修繕價值的拆除

  隨后,記者來到王官莊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街道辦城管科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小區的確在進行“平改坡”的修繕工作,原因是存在安全隱患。

  “我們接到區住建部門的通知,對一些老化嚴重的‘平改坡’進行拆除。”該負責人稱,這些老化嚴重的“平改坡”不具備修繕價值,拆除后將由施工方重新進行屋頂的防水、保溫鋪設。

  該負責人表示,對于居民反映的拆除后何時進行防水工作,他們早在前期就聯系了施工方,將協調施工方相關人員給予答復。

  施工方:多因素限制工期汛期前做好防水

  隨后,街道辦城管科負責人帶領記者來到轄區居委會,同時協調聯系了施工方相關人員。施工方相關人員表示,目前王官莊小區有三到四棟樓正在進行“平改坡”的拆除,主要是將太陽能移除,再將鋼結構拆除,隨后將太陽能移至平頂,再進行保溫和防水等工作。

  對于拆除后為何沒有立即進行防水等工作,該施工人員表示,拆除“平改坡”的鋼結構之后,屋頂遺留了許多建筑垃圾,同時還牽扯到老舊小區的線路問題,再加上中考和高考期間停工,多種因素都對工期產生了一定影響。

  “線路問題、垃圾問題解決后才能給平頂做保溫、做防水。”施工人員說,他們力爭在汛期來臨前做好“平改坡”拆除后的保溫、防水工作。

  市中區住建局:

  共整修66棟,其中20棟需要拆

  13日,記者聯系到市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據老舊小區改造相關科室的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區里“平改坡”整修工程涉及政府投資的有66棟,另外128棟是產權單位投資。

  該工作人員說,濟南的“平改坡”要追溯到2001年左右。“當初為了美觀,對高架橋兩邊的居民樓進行‘平改坡’,本身也確實有保溫隔離、防水等效果。”工作人員說。然而,近20年來,‘平改坡’屢次引發問題,“像是外面損壞、墜物等等,存在安全隱患。從5月份開始,區里陸續對“平改坡”進行整修。”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整修”包括大修、維修和拆除。經過專業技術鑒定后,66棟涉及政府投資的“平改坡”中,很多接近甚至超出了設計使用年限,其中20棟不具備修繕價值,需要拆除,另外23棟進行大修,23棟進行維修。

  “設計使用年限一般在20年左右,但每棟樓的具體情況也不同。”工作人員稱,他們接到了市里文件,各區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平改坡”的整修。

  記者查詢了市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19年工作計劃,其中提到市中區今年計劃投資677.44萬元,完成英雄山路、青年西路、順河高架橋、濟微路等主干道沿線66棟樓房的加固修繕任務。

  延伸閱讀

  “平改坡”后“顏值”高了,后期維修卻讓人頭疼

  為了探訪全市“平改坡”目前的情況,14日,記者走訪了多個經過“平改坡”改造的小區。不難發現,這些小區的“顏值”確實提高了不少,許多市民表示,“平改坡”之后,夏天樓頂的溫度有所降低,房頂漏水問題也有所解決。但與此同時,也有市民反映,“平改坡”之后產生了一些“后遺癥”,最讓人頭疼的就是維修問題。

  記者先是來到全民健身中心對面的小區,站上制高點后俯視排排樓房,發現大部分居民樓的樓頂都是紅色尖頂。“這些樓剛建好時還都是平頂的,大概在十年前,都換成了這種有坡度的尖頂了。”居民宋女士說,小區“平改坡”之后,整“顏值”確實提高了不少。“并且還有隔熱效果,很多人不喜歡住頂樓,就是因為冬天更冷夏天更熱,但平改坡之后這個情況有所緩解。”

  在青年西路和經八路交叉口附近一座高層居民樓,記者再次站上樓頂,大部分經過“平改坡”改造的老居民樓都是位于路邊,基本都是在順河高架橋兩側。放眼看去,紅色屋頂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沿青年西路和經八路向南,記者走進一片居民區。“我們這里平改坡大概有十年了吧,也不知道當初是工藝不過關,還是材料不太行,有些樓經過平改坡之后就開始漏水。但是,頂樓的溫度確實降下來了。”居民王先生說。

  采訪中,許多居民都反映,多年來“平改坡”的維修一直是讓人頭疼的事。“變得好看、能隔熱肯定是好事,但就是一直沒有人維修。”居民王先生說,尖頂的房屋很容易產生積雪。“冬天下雪時,非常容易就有很大的一塊雪掉下來。并且還會有很多冰溜子掛在房檐邊上,到了冬天,居民走在小區內都得小心翼翼。”

  一些居民表示,早在多年前他們就想給樓頂的“平改坡”修繕加固一下,以防萬一。但由于當時負責改造的部門已經撤銷,居民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時間一長便不了了之。

  根據2007年公布的一份“平改坡”整治改造的實施方案,“房屋‘平改坡’工程保修期滿后,納入房屋公用部位統一維修管理,出現問題需要維修,可由該樓全體業主申請住房維修基金進行整修。”

  “但‘平改坡’改造的都是一些老舊小區,賬戶上的錢基本都花光了,想修就得補繳維修金,要么就自籌修復。”一位居民說,這條維修之路實則并不好走。

  此外,據一名曾參與“平改坡”施工的人員介紹,“平改坡”后,樓體維修難度也大大增加,如出現堿化的是屋檐下的橫向流水槽,可流水槽位置在樓體之外,實施更換作業難度很大。

  某區住建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平改坡”很多維修問題是隱藏在“犄角旮旯”里的,施工人員往往要蜷縮身體才能到達維修點,增加了維修的時間和難度。

  相關鏈接

  維修人員半分鐘就渾身濕透

  6月14日,在制錦市街道辦事處,一名在去年負責“平改坡”修繕的工作人員查找到了當初的修繕記錄。在修繕記錄上,記錄著7棟樓房的地址、破損情況、施工方案、維修金額等。記者注意到,在破損情況方面,“平改坡”的問題集中在C型鋼腐蝕、內外水槽銹蝕、防水漏水上,此外個別存在老虎窗損壞、落水管損壞等。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維修恰逢夏天,烈日炙烤著屋頂,給維修人員帶來很大的“烤”驗。“‘平改坡’屋頂內是空的,溫度聚集,維修必須進入里面。”工作人員說,維修人員常常剛剛進入,沒到半分鐘就渾身冒汗,衣服也全都濕透。

  根據施工方案,記者了解到,維修人員需要做的包括防銹漆底漆噴涂、內外水槽清理、清銹修補、更換腐蝕嚴重的鋼梁、屋頂防水修補等等。

  (生活日報記者 李震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