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兩年,“瘦臉針”在美容圈里非常流行,但你確定你注射的是正品嗎?近日,濟南高新法院審結一起銷售假藥案,依法判處被告人呂某拘役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9000元,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藥品生產、銷售及相關活動。
女子呂某之所以獲刑,是因為賣了假“瘦臉針”。
此前,呂某在濟南高新萬達一套公寓內開設一家締造完美皮膚管理工作室,但呂某并沒有行醫資質,工作室也沒有微整形相關資質。
2017至2018兩年間,她從網上購買某產品肉毒素后,銷售并注射給客戶共4.5支,獲利4400元。
呂某給顧客微整形使用的藥品和器械,除了一種蛋白線有中文外,其他都是外文,沒有中文標識。
其實,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直接關系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其明知國家不允許使用沒有中文標識的藥品和器械,仍給顧客注射肉毒素。
2018年6月,經公安機關調查發現呂某在上述公寓內為客戶做瘦臉,以用代銷使用假肉毒素,其對銷售假藥肉毒素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并通過搜查,在其住處發現假肉毒素。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呂某銷售假藥的行為已構成銷售假藥罪,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呂某犯銷售假藥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罪名成立。被告人呂某在其工作室被公安機關當場傳喚到案,到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構成坦白,依法對其從輕處罰,遂作出以上處罰。
該案主審法官張釗解釋說,在這個追求美的時代,很多美容整形工作室提供注射肉毒素、紋眉等微整形美容服務。但是有的工作室及相關人員并不具備相應資質,無法通過正規渠道購得美容產品,所購得的藥物等產品很有可能是假藥,很容易在術后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嚴重的甚至造成休克、死亡。
張釗提醒消費者,做微整形一定選擇有資質的正規美容機構,從事美容行業的人要取得相應資質。作為美容機構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美容產品,否則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會因此觸犯法律,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崔巖 馬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