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褪去白日的喧囂,濟南的另一面慢慢展現。此時,濟南的街頭有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來承載濟南的夜?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上街頭,去感受濟南的夜晚。

卻很難走進市民生活
“如果時間,忘記了轉,忘了帶走什么,你會不會,至今停在說愛我的那天……”20日23點,泛著幽幽的燈光,歌聲透過后宰門街22號酒吧的門縫隱約傳出。店里顧客不算太多,僅有兩桌上座率,幾位年輕人聚在一起的喝著酒私語聊天,個別坐在吧臺上靜靜地聽著歌想著心事。
“開店五年了,我們算是這條街上生意最好的一家酒吧了。”店員小張介紹,今天傍晚的大雨沖淡了平常還算不錯的上座率,“周末基本上都能坐滿,平常的話,也能坐五六桌”。
后宰門街有濟南版“麗江古城”的美譽。在這條400米長的街上,聚集了不下十家酒吧、咖啡館,近年來又聚集了各類文藝范兒小店,遂得此美譽,這也算是濟南夜文化的典型體現。
23點過后,盡管不少酒吧還在營業(yè),但老街上已鮮有人跡。盡管每家酒吧的營業(yè)時間都持續(xù)到凌晨2點,可不少酒吧已經關門歇業(yè),還在營業(yè)的3家酒吧的上座率也并不太理想,要么空空,要么僅有一兩桌的營業(yè)額。
老商埠區(qū)內也聚集著多家酒吧,晚上11點,老商埠街區(qū)的班卓酒吧,除了三四桌喝酒聊天的顧客外,也已沒了熱鬧的景象。隔壁的酒吧里放著熟悉的歌,門口坐著兩桌顧客,給寂靜的街區(qū)帶來一些歡笑聲。
“一個月也就一兩萬的營業(yè)額,開酒吧的都得有情懷,眼下也不指望著靠此賺錢。”對于這樣的營業(yè)額,后院酒吧老板孫奇(化名)已習以為常。盡管已從事10多年的酒吧行業(yè),但他一直并不是以此謀生。
“開酒吧的大都是如此,”孫奇說,濟南的酒吧文化主要集中在銀座新天地周邊、后宰門街、老商埠這三個地段,前者以動吧為主,后兩個則主打靜吧。盡管最近兩三年里,濟南的酒吧越來越多,但卻并沒有真正的走進濟南市民的日常生活,“除了年輕人,大都市民晚上都不出來玩,上座率可想而知”。
除了酒吧,這條老街深夜還有一家煙酒商店亮著燈。店面只有十多平方米,賣煙和水的速度最快,客源一部分靠隔壁酒吧帶動,另一部分靠過往游客。
店老板是后宰門街的老住戶。談及這條街的夜生活,她最大的感覺便是,自己作息時間——街上沒有酒吧時,她每晚九十點便就關門睡覺;而自打這些酒吧開業(yè)后,她的營業(yè)時間也延長到凌晨1點,“這也算是發(fā)展夜經濟了”。
曾經曲山藝海的代表
如今夜晚靜悄悄

時間拉回到幾十年前,夜晚本應是大觀園里最熱鬧的時間。相聲園子里傳出叫好聲,院子里的摔跤臺圍著眾多加油助威的人,共和廳里,人們喝著茶嗑著瓜子兒,聽著說書人講述的天下事。
而如今,大觀園的夜晚卻是靜悄悄的。晚上十點,這里已經進入熄燈模式,小巷里奶茶、炸雞、壽司店均已關門,唯獨一家菜煎餅店還在為剛剛結束加班的青年提供著果腹的食物。路邊一家紅豆餅攤位老板已經悠閑地玩起了手機,不久后也開始收攤。“九點以后基本就沒有人來了,周六周天能好點,現在根本賣不了幾個,”老板說。
大觀園的院內,各種各樣的賓館占據了絕大多數的空間,甚至連晨光茶社的牌子下,都是兩家快捷賓館的所在地。要知道,晨光茶社在當年可是濟南相聲興盛的標志,也見證了濟南“曲山藝海”的輝煌。
“前幾年,我們曾經試著恢復了晨光茶社、摔跤場等一批具有濟南特色的文化場所。”濟南大觀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玉琴說。可是這些場所只堅持了兩年多就停業(yè)了。
“沒有效益。”說起原因,王玉琴心中充滿無奈:“我們也是一家企業(yè),有一千多名員工要吃飯,長期沒有效益,也就失去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但是王玉琴心中,始終還有著振興大觀園文化底蘊的情懷。“我們目前正在請深圳的一家公司,對我們的業(yè)態(tài)進行重新設計,打造一個就像上海城隍廟一樣的商場。”王玉琴說,屆時,濟南的那些有特色的歷史文化還要植入這里,同時還會增加一些適應現代市場的東西。“到時候,氣氛起來了,這里的夜晚將不再靜悄悄。”

出租車司機張東武也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聽一些南方城市的乘客說,他們的城市,晚上11點夜生活才剛剛開始來。”在張東武從業(yè)的二十多年里,從來沒有見到濟南有過這樣的夜晚。
“每天晚上9點,打車的人會出現一個高峰,那時候的目的地幾乎都是各個小區(qū),大家趕著回家。”張東武說,這一高峰僅僅能持續(xù)到10點多,到晚上11點,街頭就已經很安靜了。“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到一些酒吧門口或者火車站門口去等活,不管等到個大活還是小活,總比在街頭只轉悠拉不到人要強。”

便利店每晚接待100余位顧客
每天凌晨12點下班,張?zhí)m(化名)都會在縣西巷與大明湖路交叉口的橙子便利店買些食品。由于住處沒有凌晨營業(yè)的便利店,她每天都會從大明湖路上“繞個大圈”回明湖小區(qū)。
“剛剛那會雨下的挺大的!今天又吃泡面啊!”店長王峰(化名)一邊算賬,一邊跟張?zhí)m熱情地打招呼。“我們店是景區(qū)店,比起市區(qū)里的橙子便利店,我們晚上客流量少很多。”該店營業(yè)一年多來,王峰和他的店員平均每晚接待100余位顧客,該數字僅是白天來客量的三分之一。
“別小看晚上人們的購買力,夜晚營業(yè)額有時也能跟白天持平,算下來也不虧本。”限于公司管理制度,王峰不方便介紹店里的各個時段的營業(yè)額,但他透露,超市夜晚經濟其實大有可為, “人少,但每單的金額卻不小,起碼五六十元起。”

在經四路周邊,夜晚11點,大多數的商鋪都關閉了,但是大多數的水果店還開著,店員們忙著理貨,也有不少客人去購買水果。
“晚上11點往后,買東西的多是青年人,買的也多是煙酒、飲料等零食。”記者在一家便利店內觀察了大約20分鐘。發(fā)現從12點20—12點40的20分鐘時間內,該店有十余位顧客,皆是青年人,每單的消費金額接在50元以上。
“我們在濟南現有30多家店,都是24小時營業(yè),主要是滿足顧客的應急性、便利性需求。”王峰介紹,24小時便利店超市實行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夜班店員一般從晚上11點上崗,工作到次日7點,“12點之前是客流高峰期,過了兩點就很少人了”。
與橙子便利店不同,統(tǒng)一銀座超市雖也是24小時營業(yè),但并非所有門店全部開發(fā)。歷山路南口的統(tǒng)一銀座店員關娜(化名)介紹,統(tǒng)一銀座在濟南有上百家店,24小時營業(yè)的占六成左右。“夜間的營業(yè)額能維持運營成本。”關娜稱,如果兩家統(tǒng)一銀座相距較近,則一般是面積較小的店面24小時營業(yè),面積小的營運成本也低。每一家24小時營業(yè)的統(tǒng)一銀座超市都經過了仔細的商業(yè)考慮。
凌晨2點,山大路上的一家京東便利店每隔十幾分鐘便有一些年輕人來購買飲料零食。“這個點還算比較忙的。”店員小張稱,自己值晚班時,一般有3個時間段較忙,“23—24點,2—4點,6—7點。第一個時間段買東西的以附近吃飯的人為主;第二段是酒吧、KTV下班的人;第三段則以上早班、買早飯的為主。”
“晚上營業(yè)一般利潤很低,地段較好的店能賺些,便利店主要還是為了方便居民。”小張稱,論經濟效益,24小時便利店雖在晚上盈利寥寥,但卻方便了附近居民,“無形之中也是增加我們的品牌知名度。”(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杰 劉雅菲 趙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