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嶗山全域嶗山
半島記者 劉紅

  40年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考察嶗山時,曾說過這樣的話:“目前嶗山這個狀況,搞旅游顯然不夠條件,尤其是連道路都沒修好……”這個足見嶗山當時的狀況。

  而如今,嶗山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隨后入選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嶗山旅游緊隨改革開放和中國旅游大發展的浪潮不斷前進,以嶗山命名的嶗山區,不斷發展中從一片漁村迅速成長為一座青島經濟文化高度活躍的現代化新城區。

  ■從小漁村到現代化新城區

  嶗山,位于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3米,是我國大陸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名山第一”之稱。“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1982年被國務院首批審定公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隨后以嶗山命名的嶗山區,山海城于一體的“小城”,從一片小漁村,經過城鄉互動實現空間資源的高效配置,以高新技術、金融、旅游三板斧開辟了創新型城市的發展路徑。

  ■“山城人海”中的嶗山模式

  作為一座從傳統旅游景區邁向新型濱海旅游城市的典范,全域旅游發展已成為嶗山打造高質量發展“齊魯樣板”的加速器。在品牌價值層面,不僅擁有“嶗山”這個歷久彌新的大品牌,并已經派生出“嶗山啤酒”“嶗山礦泉水”“嶗山茶”等子品牌,其產品遠銷海內外,廣受好評。未來,在文旅融合的驅動下,嶗山將以生態為本,從更深更廣的層面,通過品牌重塑衍生資源溢價。

  經過40年的發展積淀,以優勢為導向的旅游業,作為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以全域旅游打開了城市發展新格局。讓有風景的地方,有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有人文的地方,有新美學、新生活、新樣板;有特色的地方,有新消費、新體驗、新支點。

  嶗山模式的實現,是依托山海相依,景城融合的資源基石,充分發揮了旅游業發展起步早、市場基礎穩、品牌影響大、民眾參與度高的優勢,提出“嶗山全域皆景區”的發展理念,在生態和文化保護的有限空間內,重視技術、金融與旅游的融合,創新業態,推動全域空間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實現“山城人海”在城景融合、城鄉互通的聯動中,突破局限,創造無限的全域旅游創新發展模式。

  (半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