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媒體評彭博舉報事件:善用輿論監督權應是底線共識

  6月8日開始,微信公眾號“副監事曉彭”連發9篇文章,瞬間把濟南農商行推到了全國輿論的風口浪尖。隨后,山東省有關部門進行了聯合調查,并在今日公布了彭博舉報濟南農商行一事的調查結果。

  從調查結果看,彭博所舉報之事子虛烏有,其為一己之私把公眾的正義感消費于鍵盤間,也必將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她的9篇文章將成為呈堂證供,兌現她反復強調的“我為我說的每一個字負責”。

  當潮水退去,我們知道了誰在“裸泳”。彭博曾刊文《如果山東省委和中央不介入,正義可能真的會缺席》,稱:在萬眾關注之下,結果已來、真相已來。如今,調查結果已來,真相已來,她言之鑿鑿的舉報中的虛假“真相”卻因為根本不存在而永遠不會來。

  事發至今,山東有關方面靠“硬核”調查結果回應了輿論關切,逐項調查,事實清楚,結論明確。反觀彭博企圖通過煽動輿論壓力實現個人不良目的,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反思該如何對待輿論監督權。

  隨著互聯網發展和自媒體興起,原先幾乎被媒體獨占的輿論監督權,成為每個公民都可能嫻熟運用的基本權利,“人人都是麥克風”的時代不可爭辯地到來。在輿論監督權之下,一些貪官污吏被挑落馬下,一些不平之事被妥善解決。然而,一個硬幣總有兩面,被濫用的輿論監督權也導致劍走偏鋒的情況不斷出現,彭博不是第一個“彭博”,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彭博”,他們每激起一次輿論風暴,為此受傷、為此買單的是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或將為無辜受害者留下一道道可能永遠無法愈合的傷痕,也給更大的輿論風暴埋下了導火索,使得我們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難度更大、代價更高。

  行使輿論監督權的出發點應該是積極的、具有建設性的,一個良好的輿論生態,大則利于治國理政、定國安邦,小可維護我們細微末節之權利。對濫用輿論監督權的縱容與漠視,必將導致輿論生態的惡化。輿論監督權是把“雙刃劍”,善用輿論監督權應是我們的底線共識,濫用必然傷人更傷己。

  于社會治理者而言,一方面要鼓勵依法正當充分使用輿論監督權,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建立健全輿論監督權相關法律法規和運行機制,依法懲戒濫用輿論監督權和侵害正常行使輿論監督權之人。

  于公眾而言,面對一場又一場的輿論狂歡,我們要學會靜一靜、等一等、想一想,堅守住善用輿論監督權的底線共識,讓真相的“子彈”再飛一會,拒絕正義感被惡意消費。

  來源:閃電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