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潮鞋江湖!1899的球鞋一年多漲到七千,“炒鞋者”更看重這些

潮鞋愛好者小謝珍藏的部分球鞋,有的還沒有拆封?!∈茉L者供圖潮鞋愛好者小謝珍藏的部分球鞋,有的還沒有拆封?!∈茉L者供圖

  當很多人還在費力盯股市大盤的時候,潮鞋愛好者們已經開始盯鞋榜了。對于鞋子的追求與癡迷,讓他們既新潮又另類。二手物品交易平臺“閑魚”6月潮鞋榜出爐,漲價榜上,耐克AJ1倒鉤以漲幅441%奪冠,其次是椰子黑滿天星,漲幅224%。這樣的漲幅令人咂舌。

  近年來,“潮鞋文化”日漸盛行,耐克、阿迪達斯等知名品牌方通過定制、聯名、限量等概念,刺激著潮鞋市場的繁榮,“潮鞋江湖”應運而生。

  六點半到店抽簽
前面已排了170人

  6月28日,對于23歲潮鞋愛好者小謝來說,這一天是個重要的日子,因為濟南耐克銀座商城店有限量款發簽。

  盡管下著雨,小謝六點半就趕到了店外排隊,而此時,前面已經排了170人!這天將發售300個簽,只有前三百名才能拿到簽,有抽簽參與資格。

  6月29日,小謝手持前一天拿到的簽,再次來到店里抽簽,只有抽中的能順利購買到鞋。

  盡管小謝被朋友們稱作“抽鞋達人”,但這次,并沒有重現他往日的幸運,與愛鞋失之交臂,他直呼“很心痛很遺憾”。

  入手價格大約兩千元的潮鞋,從大一開始,小謝已經入手了30雙。盡管拿到手就忍不住盡快上腳,卻依然還有幾雙新鞋舍不得拆封。小謝形容鞋友們對潮鞋的癡迷就像女性對于包、口紅的喜愛一樣。明明是同一款,但是出了新的顏色還是想買。

  小謝笑言,囤鞋的人是挺瘋狂,“有的人買來不穿,直接封起來放在家里擺著,我還沒到這種境界?!?/p>

  6月28日,小謝在朋友圈曬出了他的懊悔,這還要從兩款潮鞋說起。有一款鞋子發售時,小謝凌晨五點就去排隊,僅拿到了125號簽。等到他中簽時只剩下了女碼,不愿意放棄難得的中簽機會,他索性買下了一雙女鞋。

  “我自己穿不了,就把那雙鞋賣給了朋友,這雙鞋發售價是1899元,我當時2300元左右就賣了,如今這款鞋的售價已經漲到了7549元。看到這個價格我心特別痛。”小謝表示,此時距離購入只有一年多。

  還有一款發售價只有1299元,小謝沒能中簽,但是他特別喜歡,便加價1100元,從鞋販子手中買到。誰想后來濟南官方店這款鞋又補貨了,他去抽簽居然中了,便買下來轉賣?!拔彝蠡冢敃r只賣了2400元,鞋價一直在漲,現在能賣3849元?!?/p>

  雇用十幾人搶購
鞋販成功搶到七雙

  在排隊中簽時,小謝明顯感覺,有相當一部分購鞋者并不是想買來自己穿,而是想倒賣賺錢。因為一款限量鞋可能濟南幾個店面加起來只有一百多雙,賣完了就買不到了,只能加價從別人手中買。

  他曾遇到過有鞋販雇用十幾人排隊搶購,事實證明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小謝說,當時這個雇用他人的“黃?!睋尩搅?雙鞋,“假設一雙鞋加價兩千,一萬四千塊錢足夠支付雇人的成本。”

  潮鞋愛好者們一般通過線上和線下雙線搶鞋。在小謝的手機上就有三款購鞋APP,此外就是鞋販微信。從網上購鞋,小謝都要去貼吧或者專門的平臺找人鑒定,鑒定費用也僅有幾塊錢。

  在“90后”潮鞋愛好者大宇的手機里,有幾個常聯系的鞋販是他在武漢上學時認識的。這些鞋販的售貨對象不是僅局限在某一個區域,而是面向全國發售,通過微信交易。

  大宇透露,有些鞋販在發售現場加個幾百塊錢收鞋?!氨热缬行┐髮W生來排隊抽簽購鞋,就是想倒賣賺個生活費?;厝ネㄟ^APP倒賣,還要寄貨等對方鑒定,比較麻煩,現場賣給鞋販是比較容易的賺快錢方式?!?/p>

  大宇介紹,中國發售的和美國發售的鞋是一樣的,但從美國發售的鞋郵到中國需要一段時間,不能馬上拿到,這樣的鞋叫“期貨”,期貨比現貨要便宜一些。有些鞋販也可能在國外有關系直接進的期貨。

  “鞋販進了鞋后,有些不會立即出手,而是囤起來?!贝笥钆e例,比如鞋剛發售時囤上50雙,等到哪天這款鞋突然被明星代言了,或者明星上綜藝節目穿了,鞋會升值不少,他們再拿出來賣,這得看眼力和運氣。

  在大宇看來,現在炒鞋人越來越多,就和之前炒房的人一樣,不過,這是一個圈子很小的發財之路。因為全球限量,所以一般不會暴跌,即使價格不大漲,也可能在發售價上下浮動。

  品牌方“饑餓營銷”
買家調侃像“中毒”

  有業內人士分析,2004年是球鞋開始進入中國人視野的重要一年。這一年,籃球明星喬丹帶著其紅黑戰靴來到中國,推廣自己的球鞋牌子Air Jordan。此后,明星代言、時尚品牌聯名等元素興起。

  該業內人士介紹,每款新鞋的推出都有預熱期。這段時間內,官網會公布鞋子的發布時間、新品介紹等信息,而這信息中,是否為聯名款、出貨量、是否與知名設計師合作等信息都是“炒鞋者”的關注焦點,因為這意味著這雙鞋今后的增值空間。

  潮鞋資深玩家小劉說,“因為每一雙鞋我都是因為喜歡才買,對我來說,買鞋是情懷?!辟I鞋除了自穿外,當然,偶爾他也會利用閑暇時間,抽鞋子,賣鞋子,賣掉的錢再去買喜歡的款式。

  在小劉看來,混在“潮鞋江湖”里很容易“中毒”,品牌方不斷通過各種形式吸引潮鞋愛好者,“比如一些經典版本‘復刻’,八九十年代的款式買不到,品牌方就通過原比例復刻;再比如,配色上,上千種顏色,足夠你收藏的。”

  山東大學營銷傳播學專家王廣偉分析,品牌的溢價營造了品牌的稀缺感和尊崇感,“炒鞋”也制造了鞋市的繁榮景象。盡管售價遠高于成本,但要想買到并沒有那么容易,通過饑餓營銷,迎合了粉絲物有所值的心理以及一部分人的攀比心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范佳 崔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