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大娘,您對我們的處理結果還有其他意見嗎?”這是近期山東省濟南城管執法與老百姓打交道的口頭禪。

  “不行的話,咱們在一起再議議,要不就一塊去看看現場?”這成了城管系統內部業務交流的常態。

  一句句簡單的暖心問候、一次次現場執法,源于一場城管系統進行的“我們的差距到底在哪?”的自我反思。今年以來,濟南市城市管理系統緊緊圍繞全市“1+ 474”工作體系,在城市治理攻堅戰中苦練“繡花”功夫,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貫徹落實省市“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會議精神為契機,結合行業特點,深入開展“濟南城管行走泉城”行動(以下簡稱“行走城管”),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用腳步丈量泉城,用真情服務群眾,行到問題現場、走到市民身邊,俯下身子訪民意、擼起袖子解民憂,努力把“行走城管”行動轉化為推動城市管理提檔升級的強大動力,為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城管力量。

  為什么行走直面差距、剖析自己、尋求答案

  “行走城管”就是以踐行為準則,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發揚繡花精神,用腳步丈量泉城街巷,用真情服務市民群眾。

  “我們系統內部的自我‘感覺’良好與社會各界的評價存在差距,而這個差距到底有多遠,于是我們用行走的方式尋找答案。”談起“行走城管”的初衷,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道忠表示,城管系統干的是最臟最累的活兒,卻得不到最好的評價,這是城管人的心結。那么問題在哪兒?差距在哪兒?差距的答案在現場、在市民的評價、口碑里面,在12345熱線的反映里面。“我們就需要用實際行動慢慢解開它,感化它。”

  “解決思想根子問題,是轉作風、找差距的‘總鑰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王道忠向記者表示,我們反思不但是行評的差距,更多是重拾“為人民管理城市”的初心使命,亮出為人民服務的本心。今年以來,該局新一屆黨組強調,“黨風行風作風‘三風’是一風,用黨風引領行風,用行風來轉變作風”,緊抓“行走城管”這個主線,引來工作作風的提升。

  “城管工作每天都是新的。而行走也是一種動態的過程,不斷更新,沒有止境,不拘泥于一時的結果,更看重的是如何解決一個問題,甚至一類問題,進而不斷回應市民關切。”在這里,行走是一種理念。“行走城管”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共治共享為目標的工作理念,不斷滿足市民對美好城市的期盼,適應濟南城管發展需求。

  如何行走行到問題現場、走到市民身邊

  “行走城管”,誰去行走,行到哪兒?答案是全員行走,行到問題現場、群眾身邊。專管老百姓的煩心事、操心事、難辦事,目標就是為人民管好這座城市。

  行走城管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城管系統2萬多名干部職工根據崗位要求,全部行動起來,走出辦公室,走上街面,走進社區。用一線工作法,施行一線綜合協調,現場研究解決問題;全體城管職工積極行動,走街串巷、實地訪查,履職在一線;各基層城管部門組建行走城管執法服務隊、渣土監管隊、環衛保潔隊等專業隊伍,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責任在一線落實,作風在一線轉變,形象在一線樹立。上半年,在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中,城管系統主動發現解決城市管理問題1.6萬余件。通過街面行走,現場研究,馬上就辦,使城管問題既能看得見,又能管得住。

  單兵、前置、互聯、科技、輿情、攜手是“行走城管”的六法,聚焦治臟、治亂、治差、補短板,是“行走城管”不懈的追求。“行走城管”突出問題導向,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民情民意“晴雨表”,著力在人民群眾的服務感知上下功夫,依據群眾所盼所想、城管問題所在明確行走方向和路線,行走到群眾身邊和問題現場,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今年以來,全市城管已解決4萬多個群眾反映的“心頭事”,用一個一個問題的解決,拉近了與群眾“心與心”的距離,贏得了民心民贊。

  行走出新變化從換位式思考到“共建共享”

  行走城管,從新思維、新方法到機制的流程創新,如揚起龍頭,帶動城管工作效率效果效益全面提升。

  “城市管理一是講究管家思維,讓服務對象評價;二是在執法方面提倡中醫思維,既要嚴格執法為‘主藥’,同時讓管理對象更容易接受,不產生對立情緒,做一些輔助的工作。”王道忠說,比如,在執法過程中說理式文書,除了合法外,在合情合理方面多做一些工作。而這就是城管系統執法新思維的慢慢改變。

  在“行走城管”的過程中,城管系統從改進作風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入手,對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噪聲擾民、渣土車問題、亂搭亂建等,形成專業行動專項治理。雷厲風行、馬上就辦工作作風在城管系統內蔚然成風。上到市、區城管部門領導班子,下到城管干部職工,直擊現場,直查直改,現場研究問題、現場協調問題、現場解決問題成為城管工作新常態,市、區、街攜手解決問題成為攻堅破題的重要方式,城市管理更高效,攻堅克難更有力。市中區領秀城小區公廁選址落地難問題,市、區城管部門及街道辦現場勘查選址、拿出多套方案和規劃圖,讓群眾知道怎么建,最終通過居民評議解決了難題。

  探索“會商式”執法,堅持共建共享思維。通過“行走城管”進社區“雙報到”,聚焦群眾所需,廣泛征求意見,發動群眾參與,完善群眾評價精準化收集機制、服務群眾集約化供給機制、城市管理社會化參與機制,讓群眾“打開天窗說亮話,敞開心扉說真話”,尊重人民是城市主人的主體地位,讓人民參與城市管理,共享城市建設發展成果。今年“雙考”前夕,“行走城管”推出“會商式”管理執法模式,針對渣土作業擾學、投訴較多的工地,組織施工企業、學校和家長代表參與到城市管理中來,共同聽訴求、聽噪音,踏勘路線、研究方案,通過共商采取調整作業時間和運輸路線的方式有效解決問題,改變了以往以剛性執法措施回應訴求的方式方法,使管理執法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實現了多方共贏。

  “行走城管”行動開展以來,城管系統干部職工走一線的主動性“一下子”增強了,服務群眾的真情實意更加真實了,“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工作作風明顯改進了,“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的工作干勁顯著增強了,城市管理效能和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

  (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