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外籍男子違規載人被攔停 怒吼推搡打罵交警暴力抗法視頻:外籍男子違規載人被攔停 怒吼推搡打罵交警暴力抗法

  原標題:[解局]因為是外國留學生,妨礙公務就可以“批評教育”了事?

  9日,福州,一名騎著電動車的外籍男子因違規載人,在路口被交警攔下,他竟5次推搡交警,暴力抗法,引起現場民眾憤慨。

  10日,福州公安發布情況通報:該男子是福州某大學國際留學生,警方已對其交通違法行為進行處罰,經批評教育后,其已被學院帶回。

  該男子的粗暴行為在網絡上引起激烈批評,同時,網友還普遍質疑“批評教育”的處罰太輕。

  島叔認為,執法機關應充分理解人民群眾的情緒。學生身份不應是“法外開恩”的理由,外國人身份更不是護身符。在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的今天,尤其應該維護法律的嚴肅性。

  當然,我們也理解一線執法的復雜性,希望在此事之后,執法機關能在類似事件中形成統一共識,并為一線執法人員提供操作指南。

  問題

  這幾年,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推行后,中國高校越來越受到沿線國家學生的青睞,成為重要的留學目的地。

  據島叔了解,“雙一流”高校建設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國際化,這導致各高校對招生留學生有極強的動力。其副作用之一就是,招收的留學生質量參差不齊,再加上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差異,不少留學生成了“問題學生”。

  在島叔曾經工作過的高校,有那么幾年一批留學生喜歡在校園里面飆車,激起師生的強烈憤慨;還有一些留學生喜歡夜間喝酒、吵鬧,學校的相關管理機構對此也甚是無奈。

  高校尚且如此,其他政府部門更是如此。對外國人的管理,涉及到多個部門。以留學生管理為例,涉及部門包括:黨口的外事,政府口的教育、高校、公安、衛健委(高校附屬醫院)等。

  不出問題各司其職,但一旦出點問題,哪怕是極小的問題,也很是傷腦筋。久而久之,各管理部門對外國人的管理,其實都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

  客觀而言,即便是執法機關,對外國人“和稀泥”式的執法也是根深蒂固。島叔的學生有一次和外國人在一個酒吧發生了肢體沖突,雙方都叫了人,沖突過后也互不相讓——拒絕調解。

  派出所對此很是為難。如果真按相關法律法規處理,涉及面實在是廣,得耗費大量警力,至少調查取證等工作得禁得起重重檢查,還得通知大使館之類的。

  這名學生也甚是強悍,覺得自己占理就是不讓步。最后,派出所民警竟然抓住酒吧的一些不合規之處,讓酒吧老板充當了“冤大頭”,酒吧家具被破壞不說,還給沖突雙方都做了“賠償”!

  說實話,這位在福州犯事的外國留學生,完全夠得上妨礙公務罪了。按照這個罪名,怎么著都得拘留,完了還要遣送出境、報列不準入境。

  畢竟,一些人在網上罵警察都被處于行政拘留,何況是現場暴力抗法,還襲警?!然而,并沒有!這也難怪網友會感到氣憤,覺得在自己的國家,反而還低人一等了。

  并且,外國人的“超國民待遇”,還真不是一件兩件。比如外國人在中國丟了東西,公安機關破案真是神速。

  曾記得,一個日本游客2012年在武漢丟了一輛自行車,結果武漢警方連夜把自行車還給了失主。這個VIP待遇,讓島叔這個丟了不下6輛自行車的武漢市民,感到甚是無語。

  類似超國民待遇,我們還可以用禮儀之邦之類的理由來自我解嘲。但執法機關對待違法外國人的處理上,還真談不上是主觀上有意給予其優待的,而是由較為復雜的制度約束造成的。

2012年,一名日本騎車環球旅行者在武漢“弄丟”了自行車,武漢警方迅速找回2012年,一名日本騎車環球旅行者在武漢“弄丟”了自行車,武漢警方迅速找回

  邏輯

  那么,外國人在執法機關面前的“超國民待遇”,其邏輯是什么呢?大致而言,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分散管理的制度約束。如上所述,對外國人的管理確實受制于“多頭管理”的困境。每個管理部門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希望在最大程度上維護自己的利益。

  比如,外國留學生犯法了,一線辦案的公安機關希望以最簡單高效的方式解決問題。畢竟,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公安機關在辦理外國人的案件時,得通知外國人所在國家的駐中國使館,這意味著警力耗費是必然的,這對于警力不足的公安機關而言,實在是“得不償失”。

  對于外事部門而言,一旦驚動了使館,也算是多了一件事。雖然談不上會對公安機關有什么意見,但總歸也不是什么好事。

  二是執法能力的欠缺。客觀而言,絕大多數城市面對外國人的執法,都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

  街頭執法本來就有風險。街頭執法空間是開放的,再加上執法力量不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現場失控,很多執法人員即便對本國民眾的執法也都傾向于忍讓。

  一些民警的潛意識里或多或少還存在友邦來人、非官即富的思想,認為外國人“身份特殊”,再加上基層執法民警外語未普及、溝通不暢,會產生執法的畏難情緒。

  三是執法注意力分配的結果。警力不足是各地公安機關的普遍現狀,執法力量的配置很容易受到決策者注意力配置的影響。

  比如,同樣是盜竊案,外國人的自行車被盜了,就不再是小案,而是一個能夠彰顯公安機關國際形象,顯示其辦案效率的機會,當然就會投入大量警力去辦案。

  島叔猜測,這位在現場被推搡而未還手的交警同志,他并不一定愿意“忍辱負重”。但對于他的領導而言,此事如果認真追究,怕是會陷入到無盡的麻煩之中,還不如犧牲下屬的尊嚴,和稀泥算了。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中對外國人拘留的規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中對外國人拘留的規定

  對策

  從公安機關辦案的內部視角看,面對外國人的“和稀泥”式的執法一直都有,可以說是有根深蒂固的制度根源。

  只不過,過去自媒體監督并不夠發達,客觀上日常生活中的和稀泥式的執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極為常見,所以都糊弄過去了。但是,今天人們的法治意識已越來越高,這種差別化的執法方式,怕是很難說服群眾。

  如果說,最后調查還是覺得可以這么處理,那也說出個一二三來。拿“學生”身份當作批評教育的理由,怕是于情于理于法都說不過去。

  不過,無論如何,今日之執法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這些年來,公安機關非常努力在提高自己的執法水平,在文明執法、嚴格執法上取得了很大進步,廣大人民群眾是認可的,也是支持的。

  應該相信,人民群眾永遠站在懲惡揚善的一方,是公安機關的堅強后盾。福州街頭那位暴力抗法的外國人,不就被群眾圍住了么?公安機關怎么還沒底氣?

  客觀上,中國會進一步開放,總歸很多城市都會變成為國際化城市。因此,各個政府部門,尤其是執法機關,應該加強自身的執法能力。外國人不是護身符,應該平常心對待。

  這一點,上海警察的表現應該點贊。網絡上經常出現上海警察對外國人的一視同仁的執法報道,前段時間NBA球星哈登被上海交警處罰了,獲得了群眾的廣泛贊揚,也得到了哈登本人的認可。

  當今世界,人們或許對“友好”會有不同的解釋,但法治是普世價值,嚴格執法反而能夠獲得人們的認可,也更有利于中外民眾和睦相處。

  文/呂德文(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員)